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篇
  免费   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1939年12月初,阎锡山密令其旧军首先向晋西南地区的决死二纵队等新军(新军是指阎锡山在其原有旧军无法抵挡日军进攻的情况下,要求牺盟会负责人薄一波等组建的军队,名义上归属阎锡山,实为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包括青年抗敌决死队等五个部分)进攻,并大肆捕杀牺盟会(阎锡山在山西成立的抗日团体,后邀请薄一波等共产党人从事实际领导工作)的干部和进步分子,  相似文献   
22.
上海解放时,国民党安排他担任上海代理市长,共产党点名要他留下共建上海。他就是只当了四天(1949年5月25-28日)国民党上海市市长的赵祖康。  相似文献   
23.
陈望道版本陈望道,1891年1月生于浙江义乌县分水塘村一户农家,早年曾留学日本。戴季陶在日本留学时,曾买到一本日文版《共产党宣言》,打算译成中文。《民国日报》的主笔邵力子得知此事,就向戴季陶举荐了陈望道。  相似文献   
24.
北伐战争中的迁都之议.始于1926年8月22日在长沙召开的特别联席会议;蒋介石在1926年10月前没有提出迁都武汉的动议.而只是要求国民政府选派要员赴鄂主政,其动机除针对唐生智、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外,还有发展国民党党务以巩固北伐成果的考虑;中共对迁都之议的态度,既受共产国际代表的影响也有自主性,直到国民政府迁到武汉后才改变反对的立场.  相似文献   
25.
尹福瑛 《百年潮》2002,(12):33-37
田家英,原名曾正昌.1922年出生在四川省成都市.幼年失怙,饱受人间凄凉,曾一度被迫辍学,在大哥继承的药店当学徒,他读过省立北城小学和县立中学,十四五岁便在成都一些刊物上初露头角,"田家英"便是他使用的笔名.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满怀报国激情的田家英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奔赴延安,进了陕北公学,193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从1948年10月起到1966年5月任毛泽东秘书长达18年之久.  相似文献   
26.
张国焘关于中共成立前后情况的讲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不久前,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K·B·舍维廖夫教授给本刊寄来了新发现的两份珍贵档案材料:张国焘关于中共成立情况的两次讲课稿.据舍维廖夫先生称,讲稿写在1929年印制的笔记本上,估计是在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共党史教研室成立后为莫斯科中山大学撰写的.由于张国焘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参加了中共一大及中共创立前后的许多重要活动,因此他早年撰写的这两份讲稿,无疑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我们特予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7.
肖甡 《百年潮》2002,(2):12-19
打开过去的史书,大凡将陈独秀看作是一个反派人物,右倾机会主义的化身,大革命失败的罪魁祸首,不一而足.可是,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就是"这样"的一个陈独秀,从建党到大革命的6年间竟连任中共五届最高领导(一大是中央局书记,二大、三大是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四大、五大是中央执行委员会总书记),这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陈独秀处于早期党的核心地位,表面上似乎难以理解,原因谁都不去说.因为陈独秀毕竟后来脱离了共产党,成立"托陈派",只好用他"并不是好的马克思主义者","当总书记是历史的误会",等等,加以掩饰,并希图以此表白,陈独秀不该担任中共最高领导人;他任总书记无非是中共的幼稚.其实,只要尊重历史而不带任何偏见,就不难发现,这种诠释,既缺乏说服力,也是对陈独秀和中共党史的不公正.  相似文献   
28.
赵光 《文史月刊》2002,(6):15-17
1968年4月下旬,陆定一被移送到秦城监狱。这是他第一次尝到牢狱的滋味,革命40多年了,在白区做秘密工作随时都准备进监狱,但终于一次次地化险为夷。这次真的进了监狱了,不幸的是,他进的是共产党的监狱。  相似文献   
29.
抗战时期,胡风在党的领导下,以左翼作家身份,负责全国文协的实际工作,在国统区创办《七月》、《希望》杂志,发表了大量的反映解放区和根据地人民艰苦抗日以及揭露国民党统治下农村黑暗的作品,在进步青年中产生了极大影响,因而受到国民党的不满和刁难。他一生追随革命,忠于文学事业,在偶然的一次与蒋介石的短暂会见时,仍不忘借机给蒋介石以规劝和讽喻。  相似文献   
30.
2001年10月,我奉命参加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代表团出访欧洲,走了四个国家。我在芬兰、德国等地,发现二战历史和战后欧洲历史被歪曲得很厉害,一切都是“共产党不对”。我联想起在国内,也有一些诽谤、诬蔑共产党和红军的谣传,长期未能得到澄清。如关于“红军长征到贵州茅台时,战士在茅台酒厂的酿酒池里洗脏脚”这个影响恶劣、传播甚广的谣言,解放几十年来从未有人公开予以澄清。我想我们这一代人活着时不澄清这些谣言,将来会像今日欧洲那样,把谣言当真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