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中华文史论丛》2007,(2):206-206
中华书局点校本(宋史》卷三三七《范镇传》:“其学本六经,口不道佛、老、申、韩之说。契丹、高丽皆传诵其文。少时赋(长啸》,却胡骑,晚使辽,人相目曰:此‘长啸公’也。”(页10790)按此节标点大误。“少时赋《长啸》,却胡骑”,当作:“少时赋《长啸却胡骑》。”宋人说部多载其事,可资参证。  相似文献   
12.
潮州书院滥觞于宋,旺盛于明、清。潮州书院的建置与我国传统化关系密切,尽管潮州书院经过历代各朝的发展成为府、县、都的多层次书院网络。但不管层次高低,建筑规模大小,书院建置的物质明,皆注重“道德以为之地,忠信以为之基,仁以为宅,义以为路,礼以为门,廉耻以为垣墙,六经以为户牖,四子以为阶梯,求之于心而无假于雕饰也”的象征喻义。这是华夏小分支潮州传统化一脉相承在书院的具体反映。本就潮州书院建置分类特点、风水理论、内部格局、空间组构功能等作下列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中不仅有前人所提到的那些贡献,而且孔子还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了"四层次"的学习方法。即从苗圃之学,六艺之学,六经之学到学道这四个层次。在每一个层次的学习过程中还在德行上有着相应的表现。即从苗圃之学的小人到学习六艺的士、君子,再到学习六经的贤人,最后到学道为道的圣人这样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4.
标榜实事求是的考据学是有清一代学术思想史上的一大思潮。乾嘉期间,考据学发展至鼎盛并流于泛滥,日渐离开明末清初"经世致用"的方向。针对这一学术风气,著名思想家和史学家章学诚提出了"六经皆史"说,强调学说不应脱离人事,反对为考据而考据。"六经皆史"说的提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经史尊卑论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学术史上,经史关系源远流长,经史尊卑确有纷争。本文以《汉志》“史附于经”现象、宋代“荣经陋史”观和明清“六经皆史”说三个涉及到经史尊卑的重要论题展开讨论,认为《汉志》“史附于经”只是一种目录分类现象,没有反映汉代经学与史学已经学科分离的客观事实,不能作为汉代史学依附于经学的依据,也不能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着先后、尊卑和主从依附的关系。宋代义理之学提倡以经为本、先经后史,有一种普遍重经、荣经的倾向,但就其代表性学派程朱理学的经史观念而言,其荣经是实,陋史则不确;尊经是实,卑史则不尽然。明清学者重视阐发“六经皆史”,普遍主张道器合一、理事合一与经史合一,然而与明代王阳明主张经与史同具于吾心、王世贞以经史区分典籍、李贽以否定儒学权威为目的的学说旨趣不同,清代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主旨思想,是要后世史学效法“六经”切于人事的学术精神、崇尚“六经”“圆而神”、“方以智”的撰述旨趣,以经世致用和史学变革为目的;明儒不以尊卑论经史,章学诚的“六经皆史”说也无贬低经学之意蕴。  相似文献   
16.
钱锺书认为,人文科学的各个研究对象彼此系连,交互映发,不但跨越国界,衔接时代,而且贯串着不同的学科。他批判吸收章学诚的“六经皆史”说与袁枚的“六经皆文”说,提出了“经、子、集皆心史”的观点,显露出“经、史、子皆文章”的学术观念。这种打通各人文学科的治学思想,不但体现出通览古今典籍、广求治学材料的宏阔视野,更彰显出融通经史子集、会通人文之学的宏大抱负。钱锺书的治学思想和治学实践所昭示的会通之精神、优游之境界,对於重建“文史哲不分家”的古典人文学传统,扭转当今相对割裂的人文研究格局,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并从修辞学、文体学、叙事学、文艺心理学、中西比较文学以至文艺本源论等六个方面,举例说明《管锥编》的跨学科文学研究实践及其文论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