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1.
魏文静  汪亮 《江苏地方志》2013,(3):38-40,41
南京自孙吴建都以来,就是水道纵横、河网密布之地。吴大帝孙权十分重视水利事业,改造青溪是他在位期间最重要的水利工程。改造后的青溪一跃成为城东第一大河,高门望族聚居于此,筑室造园,文人雅士聚会于此,诗酒唱和,甚而如梁武帝等帝王将相亦对之情有独钟,起"旧宫于青溪河畔"。青溪已成为六朝文化的缩影,裹挟着六朝贵族的迤逦奢华,民间大众的质朴信仰,蜿蜒曲折向南而去,穿越豪迈的隋唐、细腻的两宋,永远留  相似文献   
312.
六朝居南京曾为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古都,人称"菜佣酒保皆有六朝烟水气"。夫子庙地区自明清以来就是著名的繁华之处,十里秦淮从夫子庙前潺潺流过,两岸楼阁河中画,"长留画幅天地间"。如此得天独厚之地,成就了夫子庙旁的一家茶社——"六朝居茶社"(今秦淮剧场)。六朝居曾是南京最大的茶社,楼上下可放置数百张  相似文献   
313.
《东南文化》2016,(4):58-58
正本刊编辑部现有下列书刊可供邮购(含邮费):《第四纪沉积与环境变迁》,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编,《东南文化》1991年增刊,单价:30元。《六朝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六届年会论文集》,六朝文化国际学术研究会编,《东南文化》1998年增刊,单价:22元。《天台山文化专号》(第一、二、三辑),浙江天台山文化研究会编,第一辑,单价127元;第二()5020  相似文献   
314.
西夏遗民余阙是元代少数民族诗人的杰出代表。受到元代社会背景、文化熏陶以及文人交游等多维度因素影响,余阙在诗歌中表现出对魏晋六朝诗歌强烈的认同感,其诗承继魏晋风骨,规仿六朝风韵,熔炼吸收魏晋六朝诗人的作诗法度,吸纳意象和语言风格,在元代诗坛别具一格。论文详细探讨余阙对于魏晋六朝诗歌的多方面接受,楬橥余阙作为少数民族诗人在元代诗坛的重要意义,希望能为西夏文学研究,构建多民族文学交融的"中华文学史"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315.
当代中国大古都问题的学术史可直接追溯到晚清民国时期,而此前对于历史上不同都城地位的综合评估,可视作晚清民国以来认识中国大古都问题的前奏。中国五大古都之说始于1902年梁启超提出的"五大都",1931年有"中国五大名都"的提法,最晚到1935年出现"五大古都"的用语。中国六大古都之说始于1927年张其昀提出的"历史上之六大都会",最迟在1936年出现了"六大古都"的表述。中国四大古都之说始于1932年出现的"四都"之说,其后出现过"四个著名的古都"、"历史上的四大都城"的说法。大古都的表述用语初期呈现多样化态势,20世纪30年代后逐渐趋同于"大古都"一语。  相似文献   
316.
稻子 《风景名胜》2008,(3):85-85
西安,首先有着得天独厚的历史与人文资源。对很多外国游客来讲,西安的魅力在于其几千年的古都文化以及秦始皇兵马俑,西安见证了历史上最为强盛的中国,也因此,西安是外国游客特别是外国元首来中国必去的站点之一。  相似文献   
317.
2004年10—11月,为配合三峡工程建设,山东博物馆考古队对重庆万州区瓦子坪遗址进行了第四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发现墓葬11座,除铜钱外出土各类器物268件(套)。11座墓葬中有西汉墓1座、东汉墓7座、六朝墓3座,现选取典型墓葬M11、M7和M2进行详细介绍。M11为西汉土坑墓,形制简单,出土器物以仿铜陶礼器组合为主;M7为典型的东汉晚期墓,出土陶器种类丰富;M2为六朝墓,出土器物主要是青瓷器。这些墓葬的发现与初步研究,为峡江地区汉至六朝时期的文化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318.
中国古代城市以中为尊、左右对称、错落有序的空间格局特征是其传统文化内涵的关键因素之一,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治理需求。本文通过文明探源、考古学等方面的综合研究成果客观看待《考工记》等文献记载,追溯其思想源流和实践落地的实际情形。针对传统城市空间营造“以中为尊”的规划思想落实在城市规划的实践情况,梳理了中原地区为主的既往城市史研究成果特别是唐代以前聚落考古、城市考古的研究成果,提出三个几何特征和组合关系作为合理的判定要素,将几何判定标准与既有考古实证材料进行比对,阐述居中规划思想的源流及其对唐代以前城市空间格局规划营造的影响和演进总体过程,以推动北京中轴线的价值内涵比较研究,深化对传统城市轴线与传统古建筑群营造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319.
六朝时期,儒佛道三教求同于孝道,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生死观和丧葬习俗,并产生了大批颇具三教色彩及孝悌内涵的随葬器物。  相似文献   
320.
广州称古都,是因为历史上有过南越、南汉、南明三个王朝(史称“三南”)在此建都。因近几十年来陆续发现的南越王墓、南越国御苑、南越国宫殿遗址,关于南越国遗址的考古发现已经两次获得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的殊荣,使广州作为南越古都的形象更趋丰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