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谯珊 《四川文物》2002,(5):90-92
都城及其明起源,是城市学、考古学及其相关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本对长江上游城市明起源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进行了综述,认为本次会议在有关中华明起源、中国古都研究、名城古都的保护与发展以及古都学研究的理论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研究成果。而学们对长江上游古代都城遗址的深入研究,则表明了随着近年来成都平原古城遗址的相继发掘,学术界对长江上游城市明起源的研究已达到一个较高的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32.
内藤湖南和陈寅恪的“六朝隋唐论”试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魏晋南北朝(以下或简称六朝)隋唐在中国历史分期中的位置,中日学界迄今尚无定说。远不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日学界都曾就中国古史分期进行过激烈的争论。中国学界形成了所谓“三派五说”:西周封建论、战国封建论和与之大体相似的春秋封建说、秦统一封建说、西汉封建说,魏晋封建论和与之大体相似的东汉封建说、东晋封建说。  相似文献   
133.
关于六朝都城建康的研究,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就有朱希祖、朱侯父子和刘敦桢等前辈学进行过探讨。但是,由于六朝人留下的第一手史料较少,除正史外,仅在六朝的学作品和笔记小说中有一些记载,或散见于唐宋的类书和地理书籍之中。有关的专史,只有唐人许嵩追记的《建康实录》以及南宋人张敦颐所的《六朝事迹编类》二书。现存的有关方志,最早的也不过是南宋末年的《景定建康志》。20世纪以来考古发现的有关遗迹和遗物等实物史料,除陵墓以外,也很贫乏,迄今尚未发现与建康城址所在地及其变迁的直接有关的资料。因此,在进行这项研究时,有着相当的难度。  相似文献   
134.
汉魏六朝时期逐渐向中国渗透的伊朗文化,于隋唐时代有了令人瞩目的广泛传播。如果从中外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历史,隋唐时代正可以说是波斯文化的全盛时期。宗教、绘画、雕刻、建筑、工艺、音乐、舞蹈、游戏等方面自不待言,衣、食、住,特别是在衣食两方面,则更为广泛地受到波斯文化的影响(此后,十三、十四世纪时,由蒙古族统治的元朝处于伊斯兰教的隐蔽下,波斯文化的东渐很盛,或许不能说隋唐时期是空前绝后的全盛时期)。  相似文献   
135.
丹阳郡在西汉至六朝之间的历史时期,逐步成为南方区域发展的中心地区。本文分两汉、六朝两个时期,从郡治迁移、辖县分布、郡县析置、户口增减、侨州郡县分布与设置等方面进行考察、辨析,基本釐清了丹阳郡的政区变迁与区域发展的主要情况。研究表明:(1)自汉武帝时改置丹阳郡以来,郡治先徙宛陵、东汉末年再迁建业,从此历六朝不改,丹阳郡成为六朝时期的"京邑首郡";(2)六朝时期是丹阳郡区域发展的重要时期,辖区变动也最为剧烈;一方面,人口增多,新县、新郡的析置频繁,辖区面积逐步缩小;另一方面,北方侨民的两次大规模南迁,特别是东晋南朝以降,辖区内增置大量的侨州(郡、县),进一步促进了本区的区域开发与繁荣,丹阳郡的区域中心地位也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36.
2003年11至12月,湖北省鄂州市博物馆对武钢球团矿厂在该市新征用的新庙茅草村地块内的六朝家族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墓葬六座,①其中M2出土铜钱3566枚。2006年8至10月,鄂州市博物馆、鄂州市钱币学会组织专人对这批铜钱进行了清理。  相似文献   
137.
吴艺娟 《四川文物》2008,1(3):79-83
本文从南安丰州古墓葬大量考古材料考证出发,结合当地气候、地形等特点,论证了其成为六朝时候的政治、经济中心的原因,从而进一步说明泉州城市的迁移进程.  相似文献   
138.
近年来,随着南京等南方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大量深埋地下的六朝瓦当纷纷重见天日。这些瓦当的出土,对了解六朝瓦当的类型、时代特征及相关问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缘和条件。  相似文献   
139.
上定林寺的兴建 南朝刘宋初年,江南佛教还处于发展时期。外国僧人来华传法,大多用带有方术味的禅法吸引民众。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印度高僧昙摩蜜多辗转到四川,后出三峡到荆州传法,不久又来到京师(今南京),刚来就得到全城礼敬,其中包括皇后、太子、公主,他被朝野敬称为“大禅师”。他先在祗洹寺译出《禅经》、《禅法要》等几部佛经,又到浙江建寺传法。元嘉十年回到金陵,住进了钟山定林寺。  相似文献   
140.
魏杨菁 《收藏家》2003,(11):23-27
中国铜镜的发展历史,从距今四千多年前的齐家文化开始,就像一条源远流淌的长河,其间无论是汉代的规矩镜、画像镜,还是唐代的瑞兽镜,花鸟镜,都以其多姿多彩装饰着这条铜镜的长河,使其熠熠生辉。而神兽镜又是这长河中另一朵绚丽的浪花,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中国铜镜发展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神兽镜是在铜镜背面以浮雕手法作出纹饰,主要装饰内容是东王公、西王母等神人和龙虎等兽形,故名神兽镜。其装饰方法有环绕,有重列,有同向,式样不同,风格却统一,反映了道家的神仙思想这一主题,因而神兽镜有别于同时期的规矩镜、夔凤镜而独具一格。特殊的题材、独特的技法,将中国铜镜的发展推向新的阶段。神兽镜出现在东汉中期,是东汉铜镜纹饰的一个种类,在湖北、江苏、浙江一带出土较多。这是由东汉延续到六朝时期的一种铜镜,从墓葬发掘的情况来看,由于东汉贵族墓少见,因而神兽镜在东汉墓中发现不多,而六朝的贵族墓中大量出土神兽镜。我馆(南京市博物馆)发掘的近四百座六朝墓葬中出上了百枚铜镜,神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