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论文介绍了民国时期留美生博士论文的出版情况,并从美国政治学研究领域的拓展、文献资料价值突出、结论和主张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三方面充分肯定了留美生中国政治问题研究博士论文的学术影响。民国时期,留美生撰著大批中国政治问题研究博士论文,涉及中国政治思想、政治制度、外交政策及与中国相关的国际政治问题等丰富内容。其中相当一批论文以原文英文形式公开发表和出版,在西方学术界得到广泛传播和积极评价。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看,留美生对中国政治问题的研究都是美国政治学界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积极用西方话语剖析中国政治,将现代政治学理念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或设计国家自强民主之路,或为外交出谋划策,展现中国新面貌,谋求平等独立大国地位。同时,留美生以其研究中国政治问题的不懈努力和显著业绩,推动了中国现代政治学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政治学术的海外传播,推进了中美间的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2.
新晨 《世界》2005,(8):78-79
今天的年轻人很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呵护使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养成了饭来张口的依赖习惯。留学对于他们来说不仅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同时也是一次非常好的个人能力锻炼。因为在异国他乡他们必须独自面对一切。许多父母也想借这样的机会来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应该说,大多数的留学生是能够很快适应这种生活方式的变化,并以优异的成绩载誉而归。但也有少数学生失败了。我认为,留学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23.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吸引了众多的外国学生来到中国,使留学生材料呈现出纷繁复杂,层次多样等特点。针对以往的归档范围和归档方法不能满足和适应日益变化的形势,笔者认为必须重新划分归档范围和制定归档方法,本文结合工作实践,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24.
抗日战争是一场中华民族的抵抗日本侵略的战争,中华民族的各个组成部分都为最后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当时旅居于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与中国国内的各界民众一样,曾以旺盛的民族精神,积极投身于创办反战报刊、搜集日军情报、发展抵抗组织等爱国抗日活动,这些活动成为以国共两党为中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支重要海外策应力量。  相似文献   
25.
欧战爆发后,中国留学德、意、荷、比四国学生受战事影响滞留当地,处境艰危,法、英等地中国留学生亦多生活困顿,经费无着。本组史料反映了战时中国政府拨款救济以及资助中国留学生返国的经过情形。  相似文献   
26.
文章在对部分海归”学院派”深入访谈和个案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习性”和“场域”的分析工具,解析了海归“学院派”归国后的不同心态和不同适应策略的选择。得出结论,“文化资本”本身并不足以成为个体适应策略选择的决定因素,“习性”和“场域”概念也是影响个体适应策略选择的因素之一;深层文化认同的非同一性、生活表象与意识深层的非和谐性等复杂的文化意识构成他们独特的行为表象。这些行为表象是其长期海外生活学习所形成的个人“习性”的体现。透过这些表象了解他们的“习性”及其产生的原因,是深入了解他们归国后所选择适应策略的基础。  相似文献   
27.
1957年11月17日。一个让万千留苏学子铭记终生的日子。就在这一天,毛泽东在莫斯科大学礼堂接见了中国留苏学生代表,表达了“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的殷切希望。1957年11月16日晚,莫斯科各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得到通知,第二天上午全体同学在莫斯科大学大礼堂集合,由中宣部部长陆定一向大家作国内外形势的报告。  相似文献   
28.
20世纪60年代,笔者在北大读书的几年里,除了邂逅文革浩勘之外,还有一段奇特的经历。这就是到北京北面军都山下3个多月的半工半读。 1966年过了春节不久,正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读大二的我们,突然接到通知,全系师生到北京市北面昌平县(今昌平区)“半丁半读”,什么缘由,多长时间,都不甚清楚。只听说是全系都要搬下去。当时我们64级的学生还整建制地担任着越南留学生的辅导员.预先一点儿征兆都没有,我们是一头雾水,百思不得其解。  相似文献   
29.
《与肃亲王书》、《告满洲留学生》系研究辛亥革命时期"排满"问题的重要文献。冯自由《清肃王与革命党之关系》一文抄录有这两通书信,分别题为《致清肃亲王书》、《致留日满洲学生书》①。长期以来,此文广为学界转引。汤志钧编《章太炎政论选集》(中华书局1977年版)、马勇编《章太炎书信集》(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所录两通书信,完全以冯文为据。而台湾学者丁中江所著《北洋军阀史话》(台湾远景出版社1964年版、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2年版)则认为,《与肃亲王书》乃宣统元年孙中山在东京时所写,并由同盟会早期会员丁怀瑾起草。鉴于丁怀瑾乃丁中江之父,且丁著节录有部分书信,因此,也有学者信从丁说②。由于这两通书信既未收入《太炎文录》,又  相似文献   
30.
80年代初的北京,是我在中国的最初记忆。那时北京睡得很早,没有夜生活,我们留学生囊中羞涩,就一赢在宿舍消磨着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