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孟买的雨     
任富 《世界》2004,(4):60-60
初到孟买时正是雨季。在德里到孟买的飞机上我看到了生平最壮观的云海。确切说那是一些巨大的云柱,竖立在空中,呈现着万千的姿态。我在想不知有怎样的倾盆瓢泼在等候着我们。出乎意料的是,下飞机时,虽然地面是湿的,却并无雨滴,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清凉潮湿的气息,全无德里的闷热,顿觉犹如走出地狱一般的舒爽。  相似文献   
12.
石磊  七格  袁敏 《世界》2004,(3):56-57
25万甚至更多的“海归”回到故土,与同胞们整日“零距离接触”,自然搅起了一股股不大不小的漩涡,有的人在仰视,有的人则白眼相向,也有人大惊小怪,现在看看这三个上海人是怎么说的吧。  相似文献   
13.
中国留美幼童的遗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赞勋 《炎黄春秋》2004,(11):35-37
今年是中国近代留学生的先驱、晚清幼童美计划(Chinese Educational Misson,CEM)的导者、组织者容闳博士从美国耶鲁大学毕,并登上"欧利加"号(Eureka)船启程回国150周年。1872-1875年,即距今约130年,闳带领的120名幼童分批踏浪东行,负笈美。从此,揭开了中国近代留学生史的第一页。“予之一身,既受此文明之教育,则当使后之人,亦享此同等之利益。以西方之学术,灌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这是闳回国时怀抱着的夙愿,也是他殚精竭虑,生追求的事业。他苦心孤诣为之奋斗,历时8年,终于获准由清廷设立驻美和驻沪的“幼出洋肄业局”,从…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非常规留学生个别教学的基本教学管理理念和措施作了大致的阐述,并对这种较为特殊的教学形式及教学管理结合我校实际提出了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史志》2008,(5):66-66
哈尔滨高科技创业中心成立于1989年11月,隶属于哈尔滨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是由哈尔滨市政府及市编委批准的处级单位。主要任务是孵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服务、建设好国家级的海外学人创业园,为留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目前拥有孵化基地(楼盘)19处(其中自有孵化基地5处、合作共建基地14处),孵化总面积18.3万平方米,是黑龙江省面积最大的孵化器。  相似文献   
16.
倪天祚  苏峰 《纵横》2008,(3):4-9
今年3月5日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纪念日。曾经在周总理身边从事外事工作的倪天祚,深情追忆他与周总理接触的往事。周总理的工作餐、旧衣服,口号事件,风向问题……一些鲜为人知的小故事、小细节,连同总理的谆谆教诲,永远镌刻在倪老的记忆里,亦让我们又一次折服于周总理无私无畏、德服天下的高尚品德,感动于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  相似文献   
17.
顾迈男 《百年潮》2008,(11):60-65
中美联合招考赴美国留学物理研究生项目(China—United States Physics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 Program,简称CUSPEA)是李政道教授主持,为解决20世纪80年代中国人才断档,发展中国教育和科研事业的一个中美合作项目。该项目的具体内容为:从1981年始,由中美双方联合通过专门的招生途径,每年从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大学等院校中选送100名应届大学毕业生,赴美攻读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8.
平林 《百年潮》2002,(4):63-64
1980年1月19日下午,茅盾在他的住处与北京语言学院的几位外国留学生谈关于<子夜>的创作问题.这是这位文学大师晚年鲜为人知的一次活动.当时,笔者正为茅盾先生拍摄一些照片.承通知,得以随缘旁听,并且留下了笔记和一些镜头.  相似文献   
19.
杨赞贤 《百年潮》2002,(5):60-68
在中国留学史上,1964年、1965年我国公派出国,1967年初又全部被召回国参加"文革"的一大批中国留学生的经历,占据着十分独特的一页,它打上了很深的时代烙印,是空前的大概也是绝后的.笔者曾是1965年派往法国的留学生的政治辅导员之一.当年我们5名政治辅导员带领着60名年龄在十八九岁的男女高中毕业生赴法国巴黎专门学习法语.可是,在巴黎的近一年半时间里,我们基本上都是集体行动,如同我国在法国巴黎办了个法语学习班.这样具有突出特点的留学,历史不该忘记.36年过去了,对此我仍记忆犹新,一切都还那样清晰……  相似文献   
20.
郭莹 《文史博览》2005,(1):46-46
我第一次踏上中国正值1976 年10月初。我是1949年红色中国成立后,首位被允许进入中国留学的英国人。那年我刚到北京时正赶上庆祝粉碎“四人帮”,我们语言学院的留学生也被组织起来与百万北京市民一道,沿街游行至天安门广场,去“举国欢庆揪出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伟大胜利”。至今我仍认为那是我所见识过的世界上最隆重、最壮观的游行场面,第一次也是生平惟一一次,使用了长安街上帐篷围起来的、数十个下水道铁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