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7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230篇
  2013年   239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陈朔 《神州》2020,(4):276-276
突发公共事件是能够对社会生活基本秩序,以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和破坏的社会事件,在突发公共事件的具体化应对处置过程中,充分发挥图书馆在情报研究和应急情报管理方面的基本职能,能支持和助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顺利实现最佳效果。本文将会围绕图书馆针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情报论题,择取两个具体方面展开简要阐释。  相似文献   
72.
本文基于外资银行网点数据,借鉴连锁型网络模型,构建了1990年、2001年和2015年中国外资银行空间网络并分析演化结构特征,最后借助条件Logit模型探讨了外资银行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中国外资银行空间网络小世界网络特征明显,具有较大的集聚系数和较小的平均路径长度,网络中局域小集团网络化特征和核心-边缘结构明显。②随着网络规模的平稳增长,网络的有序性呈现出增强趋势,网络中金融连接度和金融可达性增加,金融传输效率和组织效率进一步提高,核心-边缘结构现象有所加剧。③外资银行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在不同时期不一样,1990年主导因素是市场机会和区位效应,2001年和2015年的主导因素是金融集聚,但指标的具体影响概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73.
城市公共空间的意义与秩序,建构于使用者利用空间并遇到相关主体的日常场景中。论文以空间实践为理论视角,搭建涵盖身份、流动、权力的分析框架,发掘开封小吃夜市摊贩的身份属性与流动特征,探寻边界和节奏同权力运作的关联。研究认为:①回族摊贩为夜市赋予民族特性和地方性特色,回族社区是塑造从业身份的引力场;②摊贩通过短距离流动将集体社会文化属性嵌入空间,造就夜市和清真寺的空间邻近关系;③夜市的正规性附着于空间边界,场所的可占据性呈现于时间节奏,反映出权力运作依赖于空间资源的有限性与区位条件的差异性。空间实践能够为解释空间变迁中意义与秩序的形成逻辑提供理论框架,此案例分析可为公共空间的长效治理提供政策启迪。  相似文献   
74.
PSPL 调研法以人的活动为核心,通过对公众行为、活动以及人流量的数据统计,以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为时下的城市与乡村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苏州陆巷为调研对象,对公众在公共空间中的交通通过量和静态行为进行据统计,基此对陆巷公共空间的缺陷提出改进建议,为我国乡村公共空间设计提供借鉴与参照。  相似文献   
75.
和平的年代没有硝烟,但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同样考验着每一个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打一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各级党委、政府当然首先责无旁贷,但每一个人努力提升公共文明,增强公共意识,践行公共道德,规范公共行为,才能打赢这场群防群控的人民战争。公共文明是指发生在一般公共场合或公共生活的言行规范。每一个公民最基本的公共文明素养,主要表现为能否遵守社会所要求的规范秩序。  相似文献   
76.
连线     
《环球人物》2020,(9):6-6
动物园的困境近日,德国西北部石荷州新明斯特市的动物园制订了一份“被迫屠宰动物名单”,引起关注。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这个饲养了约700只动物的小型动物园已关闭数周,没有门票收入就没了主要收入来源。据这里的负责人韦雷娜·卡斯帕里介绍,动物园得不到任何公共资金,目前只能靠捐赠进行日常维持。  相似文献   
77.
78.
新在野之学(新公共民俗学)是日本当代民俗学者菅丰的代表性理论,是对日本民俗学草创期"在野之学"的回归和再构建。该理论旨在打破长期以来由日本学院派民俗学者主导的封闭的学术体系,消除专业与非专业之间的隔阂,寻求学院派民俗学者、公共民俗学者、各类社会组织、普通民众等多样化行为体的协同合作。它要求民俗学者重视介入式的日常实践,成为当事人而不是旁观者;在实践过程中努力获得文化表现的正当性,谨记民俗传承人的权威性;植根于地方,将文化客体化并给予当地人必要的支持;对自我和他者的实践与研究以自反性、适应性的方式加以把握;不以实践为目的,而以民众的幸福为己任。  相似文献   
79.
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但是概念及若干专业问题还有待厘清。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缓冲区",不具"唯一性"而具"游移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文化空间"与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一般场所"是不相同的概念,遗产的评定不受"生源地"所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规范性文件中使用"代表性"或"代表作"有其立法用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与知识产权法保护的客体(对象)既有相同点也存在区别,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也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  相似文献   
80.
在公共文化服务的背景下,博物馆在未来的文化建设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承载民族文化记忆、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助力优秀文化传播、推动公共文化共享等方面的社会责任都有新的扩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