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9篇
  免费   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230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223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97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抗日战争后期,为彻底打破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的全面封锁,把日军赶出缅甸,确保中缅国际交通线通畅无阻,时任中国战区参谋长的史迪威将军,拟定了一个代号为“人猿泰山”的战役计划。该计划备受国共两党最高层的关注。1943年2月11日(《新华日报》的社论就指出:“缅甸战场是东方战场的枢纽,反攻缅甸,收复缅甸,解放缅甸的战略要求,不仅是东方战略的要求,而且是世界战略的要求”。  相似文献   
42.
曾飞 《文史月刊》2007,(7):28-31
邹舜华,中国航空工业泛华航空仪表电器厂子弟学校的退休教师,却有着一个日本弟弟。2007年春节前夕,她向笔者讲述了这个不同寻常的故事。(一)1945年的一个风雪之夜,一个小孩嘶哑的哭叫声回荡在林海雪原中。几天后,一个八路军战士带着这个6岁的小男孩走进了邹殿臣的家。那个八路军战士自称是李排长,他对邹殿臣说:“这是一个日本孤儿,是我在林海雪原追剿土匪时,林场工人送给我的。我们整天东奔西跑的,带在身边很不方便,只得托付给你抚养。”那时,邹殿臣的儿子虎生刚刚病逝,一家人还十分悲  相似文献   
43.
敢于拼搏的学生时代阎家德,又名嘉第,化名董醒鸣、王震、王大等,1915年11月15日出生于闻喜县冯村一农民家庭。他在本村读完小学和河底高小后,考入闻喜县中学。因其聪明好学,成绩优秀,被闻喜中学的栗云章老师(地下党员)所赏识。在栗的介绍下,他于1931年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读书会”,开始接受反帝反封建的先进思想。1932年,他参加了反帝大同盟、“读书研究会”、“涑宾学社”等进步组织,成为学生团体领导人之一。  相似文献   
44.
徐珣 《文史天地》2007,(10):13-17
"人家都以为我这个梅太太,亨尽了人间荣华富贵,殊不知抗战八年期间,一直处在水深火热中……"梅兰芳听了夫人的这席话,百感交集地说:"名人总有本难念的经。没有福芝芳,哪有梅兰芳?"周恩来接见福芝芳时,也称赞道:"芳心总是伴忠魂。你是上海滩名符其实的‘抗战夫人'。"  相似文献   
45.
46.
刘瑜 《东方收藏》2023,(2):42-44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的抗战漫画以灵活的漫画展览的运动形式和多维度表现抗战的题材成为对敌宣传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融入了这场全民族抗战救亡的时代进程,肩负起了伟大时代所赋予的抗日救亡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47.
郭照  吴娜  夏雪 《攀登》2023,(5):9-1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作的报告,首次把法治建设以专章论述,提出来一系列重大法治创新理论,法治建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地位更加凸显,也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指明了方向,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部署。  相似文献   
48.
在南京市中心长江路边,坐落着一座古老的佛教庙宇——毗卢寺。庄严高大的殿堂伴随着晨钟暮鼓,吸引了无数的信徒与游客,在民国年间成为南京最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在抗战期间,毗卢寺也像南京城一样,蒙受了灾难与耻辱,同时也曾燃烧起抗日的火焰。  相似文献   
49.
1968年12月2日,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全国政协第四届委员廖耀湘先生因心脏病突发在北京辞世。当时,正值"文革"高潮。日理万机,事务繁忙的周总理闻知此事,还是指示秘书前往政协了解有关情况,怎奈政协大院贴满了大字报和标语,根本无人上班。廖的家人只得将丧事从简。1980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政协垂念追悼,将廖耀湘的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相似文献   
50.
本文试图说明20世纪前半期日本对中国的政治认识及其政策的结构.笔者的历史分析可概括为三个论点"9·18"事变前后在中国东北的日中经济冲突--政治逐步升级的论说;1932年日本政府对中国政治的认识论--否定"李顿调查报告书"的理论;1937年的日本论坛"中国统一化论争"中的新认识论--日益明确的对中国认识的坚固"岩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