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2篇
  免费   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306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古代"守中治边"、"守在四夷"治边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守中治边”与“守在四夷”,是古代大多数封建王朝治边思想的核心,也是制定各项边疆治策理论的基础。在封建统治者看来,“守中”之地与“四夷”之地之间有明确的划分;大多数封建王朝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是国家的腹心地区安定繁荣,在边陲地区实现“守在四夷”。本文对“守中治边”与“守在四夷”说法的由来、内涵及其产生的影响,做了初步阐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92.
孟繁仁  孟文庆 《世界》2006,(7):75-77
柿子滩遗址是距今大约一万二千年至八九千年中石器时期的重要遗址之一。它位于黄河中游山西吉县境内。在这里不仅发现了不少中石器时期经过初步打磨的石器工具和绳纹陶片,牛、羊、鹿、虎兽骨等遗物,而且还发现了一处画在巨大岩石上面的“女性岩画”和“狩猎图画”,为我们带来了中国古代图画文字已经正式产生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93.
18世纪初期,在传教士内部发生的“礼仪之争”已经演化为清王朝和梵蒂冈所代表的欧洲礼仪文化之间的冲突。康熙为使入华传教士遵守“利玛窦规矩”,重新思考他的宗教政策和中国与西方的关系,安排法国来华耶稣会士白晋、傅圣泽等在清宫研读中国典籍《易经》,并就白晋等人的《易经》研究与传教士展开对话。这场文化对话,不仅揭示出“礼仪之争”发生后在来华耶稣会士内部出现的矛盾及白晋所代表的“索隐派”的文化倾向,也表现出康熙在“礼仪之争”中对待耶稣会传教士的策略以及对待西方文化与宗教的态度。  相似文献   
94.
百色起义是近代史上在广西发生的重大事件,是广西地方志书必须记述的重要内容。百色起义入志必须适当突破志书的一些传统体例,以完整记述百色起义的历史。同时还要处理重点与一般、市志与自治区通志及县(城区)志、专篇与其他篇以及百色起义与龙州起义的关系,以保证志书的质量。  相似文献   
95.
据不完全统计,自中日甲午战争以来,军衔在少将以上的侵华日军高级将领中,毙命于中国的多达100多人,其中有少将、中将、大将,甚至还有元帅。他们中有被中国军民击毙的(包括被击伤后不治而亡的),有在中国暴病而死的,有因意外事件丢了性命的,有为逃脱正义审判而畏罪自杀的。本文介  相似文献   
96.
一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地赔款,朝野震动。舆论所指,李鸿章被罢免官职,下放广东,真是“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云水路八千”。在战败刺激下,朝廷亟需自强改革,励精图治。于是,盛宣怀被委以重任,力挽狂澜。盛宣怀,字杏荪,号次沂  相似文献   
97.
要进行现代化尝试,必须形成一定发达程度的商品经济以及在此基础上资本主义的发展,并建立一整套有效的产权制度。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中央权威。形成具有现代性的思想文化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知识分子和社会群体的壮大。由于制度的差异,具体国情和历史起点不同,中日两国所走的现代化道路也不同。从而产生了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98.
对所见《新入诸儒议论〈杜氏通典详节〉》版本特征进行描述,发现书间避宋讳,且多用省简字和俗字;宋代帝号前均有抬头;纸糙色黄,为元代印书多用之梗棒纸,认为所见本应为宋刻元递修本。  相似文献   
99.
殷历武丁期闰法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殷武丁卜辞中的年中闰资料,并据此研究殷历闰法。认为殷历并非仅行年终闰,而是实行一种以调节历月与分至四中气的固定关系为标准的置闰方法,这是后世"无中置闰法"的前身。  相似文献   
100.
针对近年来的“外交新思考”的讨论,作者认为,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的30年,是1871年中日直接交涉以来最好的30年,在当前国际关系背景下,提出联合日本对抗美国是无的放矢,因此“撇开历史”或“搁置历史”不是解决当前中日关系的良策。近几年中日关系中出现的问题,如历史教科书问题,参拜靖国神社问题,都是日方引起的,不是中方引起的,为了进一步密切中日关系,推进亚洲和平,首先要解决日本政治领导人的历史认识问题.改变“脱亚入欧”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