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5篇
  免费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71.
1983年,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大港青龙山祝家巷发现一处清代瓷器窖藏,可辨器型的瓷器共167件,其中完整器76件,均为日常生活器皿,有碗、盘、碟、杯、盏、盖碗、汤勺等。装饰以粉彩山石兰芝纹、双喜缠枝牡丹纹、四季花卉纹、双喜瓜瓞纹居多。款识以矾红蝠桃纹、寿桃、中国结为主,还有矾红或青花篆书“大清嘉庆年制”“大清道光年制”款。这批窖藏瓷器应为景德镇窑民窑产品,年代在清代嘉庆至道光时期。  相似文献   
772.
张宇 《神州》2012,(7):70-75
明代末期的天启朝、崇祯朝都比较短暂,在中国陶瓷史上,把这两个朝代至清军入关后的顺治时期统称为"过渡期"。1644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动荡的年代。这一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自杀,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史称"甲申之变"。  相似文献   
773.
李纪贤 《收藏家》2000,(2):52-58
前人对清代瓷器的造型,或推崇、或贬低,没有一致的看法。综观清代的瓷器、概括地说,在工艺生产技术上是取得了新的进步,而在艺术上自乾隆朝以来走上了歧途,呈现出一种衰退现象。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康熙时期的陶瓷造型艺术,在继承明代传统的基础上有其独特的风貌,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康熙瓷器造型的形制清代进入康熙时期,瓷器的造型在形  相似文献   
774.
沈农 《南方文物》2003,(3):115-115,126
2002年9月6-8日,由江西省文化厅、省文物局主办的“庐山文博杯”讲解员比赛在庐山举行,江西省博物馆沈农、马健同志获得“十佳讲解员”荣誉称号。本刊除向她们致以热烈祝贺外,特发表其参赛的讲解文稿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75.
李何 《收藏家》2008,(10):29-35
黄色历来是宫廷的御用色,是皇权的象征。据《明英宗实录》卷161记载,正统十一年(1446年)时下令“禁江西饶州府私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瓷器……首犯凌迟处死,籍其家货,丁男充军卫边,知而不告者,连坐。”其中放在第一位的就是黄釉,法典既明确又严厉。说明白明初以来色地釉瓷就被皇家以法典的形式确定为御用瓷,尤其是黄釉瓷,成为各朝例制。明清黄釉色瓷釉料的配方和烧造工艺更是严密地掌握在皇家御窑厂的秘方之内:一日民窑绝不允许烧造黄地釉瓷,二日民间也不能掌握黄釉瓷的:工艺、配方。  相似文献   
776.
太平洋     
《收藏家》2006,(5):82-82
太平洋第115期拍卖会5月28日在京瑞大厦开槌,5月26-27日预展。本次珍玩专场共上拍530余件拍品。其中文物公司旧藏的官窑瓷器和4个小型专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777.
李琳  张琴  李佳欣 《收藏家》2023,(3):2-29
邛窑从南朝开始烧造,一直到南宋停烧,烧造时间近800年。邛窑是中国古代陶瓷史上极其重要的地方瓷窑,是四川瓷窑的典型代表。它在兼收并蓄、融会贯通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色,在中国窑业技术史上牢牢占据了重要的一席。  相似文献   
778.
徐州博物馆馆藏体系中瓷器收藏颇丰,不乏精品。从两汉原始瓷,魏晋青瓷,至唐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典型瓷器均有收藏,展现了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历史。本文从中遴选出一批各时期珍品略作品鉴,透物见史,领略中国古代瓷器绽放的物质文明和非凡风采。  相似文献   
779.
南京城南颜料坊工地近年出土的六朝墨书瓷器总计92件。迄今为止,在六朝建康城遗址考古发掘中,出土墨书瓷器数量最多、最为重要的地点,可以推考为六朝时期秦淮河岸四航之一的竹格航。根据层位关系以及器物的造型、装饰特点等,这批墨书瓷器分属孙吴西晋、东晋、南朝三个时期。其器类仅见钵、盏、盘,墨书最少者只有1字,最多达40余字,一般书写于外底露胎处。其字迹大多清晰可辨,所见书体不一,反映了当时都城普通民众书法之面貌。墨书内容大体可分6类:姓名类、器名类、器物用途类、吉语类、符号类、记事类,其中以标明器物所属关系占大宗,目的是为了将容易混淆的个人生活用品区分开来,从而达到卫生的要求。墨书中的"塸(区)"乃六朝时期钵类器之本名,"共食""众食"则与佛教斋仪有关。六朝墨书瓷器或受汉代墨书陶器及漆器上的物主标记影响,与宋元以降的同类器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根据目前的材料,还难以得出六朝墨书瓷器曾经直接影响日本的结论。  相似文献   
780.
古代浙东的民间造物——越窑瓷器,自东汉以来即已进入人们日常生活的诸多领域。在汉晋时期的茶具、酒具、餐具、文具、容贮器、盥水器、灯具、卫生用具和随葬冥器等各类生活用品中,都存在有越窑瓷器的身影。因此,在其一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它无可置疑地融和烙印着不少地域风俗,这为我们研究浙东地区汉至唐宋时期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民俗事象提供了相应的物质依据,对于正确了解和探索古代浙东地区的社会面貌和先民的生活习俗都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