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6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运用考古资料探索先秦岭南文化的尝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善德 《文博》2003,(4):69-75,78
文中的文化指文化学涵义的文化。人们社会活动可分为谋生活动、处理人际关系的活动和提高自身素质的活动,其产物就是文化;在史前,它寓于考古学文化(或遗存)之中。从文化的形成方面考察,人们的谋生活动(社会生产)是基础,也是人们有效地适应环境的过程;生产力水平越低,就越受自然环境的制约;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将更敏感于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因此,理解先  相似文献   
82.
据地质献记载,距今数亿年前的元古代和早生古代,今天的武汉地区属水天茫茫的古扬子海范畴,属下扬子地槽凹陷的一部分。随着漫长而又复杂的地壳运动,武汉地区多次形成海陆交替的状况,直到2亿年前,仍是汪洋一片。至三叠纪末,发生了一次地质史上的大动荡——  相似文献   
83.
李庆熹 《文史天地》2003,(11):49-50
原在彝区地带的地名,随着历史演变至今,彝语和汉语相互以谐音取用甚多,又多以汉文记载,沿袭流传,却不知谐音取用来自彝语是什么意思。就今黔西城关的地名,在未启用“黔西”二字之前,汉语取谐音于彝语的就有:觚著、个仲、郭张等名。启用“黔西”二字的时年,是清康熙五年(1666)二月。由于对水西改土归流,将包括今金沙县境部分辖地在内的三个则溪范围,划编成为一个府,取名黔西府。按“黔西”二字的含义,其所在方位应该是在黔(贵州)省辖地内西方,可是实际位于黔西北而又偏正北度。但是又为何取名“黔西”呢?这要从卑鄙无耻的吴三桂引清军入关,顺…  相似文献   
84.
虽然封建社会的宰相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辅助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执政官,但成语典故中的宰相却形像各异。  相似文献   
85.
本文对先秦时期华夏系驭马器衔、镳的材质、形制及其演变规律、原因进行分析,并将二者联系起来探索了其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86.
87.
<正>In the early 1990s,as the senior visiting scholar commissioned by the Education Working Committee(now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I was invited by the Asian Research Center of Tribhuvan University in Nepal to work in Nepal for one year. During my stay I had a rare opportunity,while participating in a Buddhist conference,to  相似文献   
88.
《诗经》是一部百科全书,它不仅反映了上古时期的宗教、政治和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也在表现上述方面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人们的娱乐休闲活动。从《诗经》相关诗篇来看,当时人们的娱乐休闲活动主要有田猎、踏青游观、游泳、垂钓、聚会歌舞、射箭、投壶等方式。总体而言,《诗经》中反映出来的上古时期人们的休闲活动既是对人的生理和心理能量的合理合度的释放,也是对不合理的行为和欲望的克制。  相似文献   
89.
##正##"诸子出于王官",这一说法最早见于班固《汉书·艺文志》,近人章太炎力主之,胡适曾撰文驳斥章说。考诸史籍,《汉志》"诸子出于王官"之说既不见于先秦典籍记载,又与史实不符。胡适所论之外,以下几点亦可证"诸子出于王官"说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90.
多年来,我们在"春秋末年肯定有孙武存在"的惯性思维下,对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的竹简《吴问》,一直缺乏透彻的考证。本文从新的视角,以先秦史料为依据,对《吴问》进行了全面考证,证明《吴问》是一件战国最末年才出现的赝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