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篇
  免费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3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51.
元尺考     
元尺无实物传世,以往学者从不同角度推证元尺标准,已取得较多成果,但彼此推证的量值又呈现较大歧异,究竟应如何解释,成为长期困扰学界的难题。据传世文献及实物遗存,可推知元代实际采用的是一种多尺并行且互可折算的复杂尺度体系。可考定的四种尺,包括官尺、营造尺、裁衣尺与天文尺,彼此之间存在精粗不等的折算关系。其中,元代官尺长约35厘米,既是对辽金大尺的大率继承,又有所损益调整,与唐宋尺构成简单比例关系,是一种南北古今的折中方案。  相似文献   
452.
明代是中国青花瓷发展的高峰阶段,景德镇窑不仅是官窑瓷烧造的中心,同时也是民窑青花瓷的大本营。明中期以后,民窑迅猛发展,至正德年间,民窑开始大量生产烧造一种独特的青花瓷罐,俗称"圹罐",其主要作用是用于丧葬。仅以安庆地区为例,在已发掘的大多数明代墓葬中均有这类瓷罐的出土,除了青花瓷外,兼有法华或单色釉,罐或出土于棺内外,多数则将罐置于棺头处,极具时代风俗和特色。明代中晚期,在社会繁荣发展的同时,景德镇民窑青花瓷也得到高速发展,摆脱传统礼制束缚,寻求思想的解放,是这一时期青花纹样变化的主要特点,甚至出现民仿官、官搭民烧的现象,《江西大志》中就有"青色狼藉……流于民间,其制无复分"的相关记载。从另一方面来说,丧葬习俗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也进一步促进这类青花瓷罐量和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453.
陈建辉 《南方文物》2023,(4):253-262
2018年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海南管理处等单位对海南澄迈、儋州境内的南渡江流域金江段的美扬窑、福安窑、深涌岭窑、善井窑、碗窑村等窑址考古调查和试掘,期间采集到了一定数量青花瓷标本。通过对其胎、釉与制作工艺分析,大致了解了该地区青花瓷烧造技术和产品特征。根据其中部分青花瓷化学组成元素科技检测,进一步发现该地区窑址出土的青花瓷属于“高锰低铁”一类。此外,根据现有资料基本可以推断:这些青花瓷烧造的上限应不晚于清早期,下限一直延续至清晚期。应是为了满足海南本地区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而烧造的产品。  相似文献   
454.
《中原文物》2020,(2):20-32,F0003
烈山窑址位于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烈山镇烈山村,2018年开始发掘,面积700平方米,分为三个区域:Ⅰ区金元窑址区域、Ⅱ区唐代末期至北宋窑址区域、Ⅲ区汉代窑址区。清理各类遗迹70余处,包括6座窑炉、52个灰坑、1条道路、14条灰沟,以及大量遗物,其中以白瓷、青釉瓷、三彩器为主,产品主要包括碗、盘、盏、罐、素烧建筑构件、黄釉印花砖等。烈山窑址很可能就是文献中记载的宿州窑,其主要受定窑、磁州窑和巩县窑的技术影响,时代划分为东汉、唐代末期至元代晚期。  相似文献   
455.
瓷之魅     
白玉金边素瓷胎,雕龙描凤巧安排;玲珑剔透万般好。静中见动青山来。 这是乾隆帝赞颂青花瓷的诗句。有人说,瓷器是浴火之凤,又涅檠重生。那么,这重生后的凤凰一定清丽脱俗,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456.
一方水土,养一方百姓。育一方英才。 六盘山地处关陇要冲,通衢重地,自古及今,英才辈出。除上古历史传说中的人文初租伏羲和神话人物之外.秦汉以来,六盘山地区产生了无数叱咤风云、经邦济世、扶危救困、独步风骚的文臣、武将、才子、奇士。唐宋及元明清时期,六盘山地区的军事战略地位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457.
王敏 《巴蜀史志》2007,(4):25-26
我国的地方志从周代方志起源,到宋代方志成形,再到元明清时期发展鼎盛。古人云:“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从古到今有识之士对地方志编修十分重视,数千种地方志流传至今,构成我国优秀丰富的文化宝藏,美国历史不长,但美国国会图书馆收集、整理中国志书已长达100年的历史,志书的价值已走向世界。[第一段]  相似文献   
458.
朱方芳 《丝绸之路》2013,(24):13-14
作为古代中西文明交汇的介质,瓷器具有显而易见的符号学研究价值。元代青花瓷器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的奇葩,在当今鉴藏界受到热烈追捧。本文借助符号学理论分析元青花瓷器背后的时代特征,意图了解其艺术价值之规律所在,除却可以对艺术品本身的时代特征和文化价值有更确切理性的解读,亦希冀能对过热的收藏市场规律走向产生积极的指导或影响。  相似文献   
459.
吕成龙 《收藏家》2023,(2):59-68
元代青花瓷是中国陶瓷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自20世纪50年代人们开始对其认识以来,元代青花瓷即以其古朴的造型、优美的纹饰、亮丽的色彩以及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等,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至20世纪80年代以后,逐渐形成研究、收藏和仿烧元代青花瓷的热潮。特别是仿制元代青花瓷的水平不断提高,使人稍有不慎即上当受骗,因此,愈来愈多的人关注元代青花瓷的鉴定问题。本文从造型、纹饰、胎釉特征以及在制作时留下的工艺特点等方面,简述元代青花瓷的鉴定要领。认为要想掌握鉴定元代青花瓷的本领,就一定要了解元代青花瓷收藏和出土的基本情况,多看真品,利用传统鉴定法,从造型、纹饰、钴料、胎釉及工艺特征等方面,反复揣摩其时代风格,功夫下到了,就不会被仿品所迷惑。  相似文献   
460.
扬之水 《南方文物》2014,(2):143-145
<正>苏州虎丘山北元吕师孟夫妇墓出土金银器,是很有名的一批,也是人们久已关注的实例,不过相关讨论似集中于做工和纹饰,器物的名称与用途则涉及不多。前不久往南京博物院观展,得以近距离观摩,虽然尚非全部,但毕竟主要部分已展示在面前,因尔略有一点"读物"之心得。吕师孟墓发现于一九五九年①。虽然墓的建筑结构很简单,随葬的金银器却有数十件。据简报,金器类有:(一)金条七根;(二)金碗一,高三点四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