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陕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戏剧作为中华古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陕西亦源远流长。我国第一个有人物、有化装、有情节的“角抵戏”《东海黄公》,就产生在三辅地区的民间,而后经过不断地加工演出,成为我国戏剧的雏型。汉代,是我国“百戏”的繁荣时期;宋元杂剧是汉、唐杂剧的继承与发展;明代中叶到明末清初,是以秦腔为主的陕西地方剧种形成、发展和成熟时期;明代中期“秦腔”名称的出现,标志着陕西地方戏剧从金元杂剧派生出来后,成为陕西的独立剧种,同时也标志着秦腔艺术的最后形成。  相似文献   
32.
元杂剧水浒戏是不同于小说《水浒传》的一类作品,二者主题上有同有异。同在都表现了替天行道的思想。而在侧重点,表现手法,内容衔接上都有一些差异。这种异同与时代背景、作品自身体制、作者、受众等都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33.
王兴  王时磊 《收藏家》2007,(8):59-63
进入金元时期以后,磁州窑瓷枕上的画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北宋时期寥寥数笔的写意画向精雕细刻的写实画发展,由简笔画逐渐过渡到了工笔画。画工们开始在瓷枕上绘制出一系列反映历史与戏剧的人物故事,尤其是众多表现元杂剧故事的画面,使平淡无奇的瓷枕顿时熠然生辉。元杂剧是中国戏剧史上的高峰,它是融合各种表演形式而形成的一种完整而成熟的戏剧形式,也是北方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图1)。元杂剧融进了许多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地方曲凋,语言风趣,情节  相似文献   
34.
李雪静 《神州》2014,(6):10-11
关汉卿在他的杂剧中塑造了众多鲜明的女性形象,在他笔下,妓女作为其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从良是她们共同热切地愿望。而这一愿望从根本上讲是为了摆脱边缘化,顺从男权社会道德规范。本文旨在揭示关汉卿以及其他杂剧作家创作“妓女从良剧”的共同本质——借弱势女性,为男权社会代言。  相似文献   
35.
正1935年11月生,广东新会人。原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1996年2月受聘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名誉馆员。在学术界,一提起中国古代戏曲研究,人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中山大学古代戏曲研究团队。在近十年里,这个团队不仅规模大,梯队合理,而且在戏曲研究上不断刷新自己,创造新纪录,完成了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新获得了两项国家社科  相似文献   
36.
元杂剧作家史樟,其生卒年冯沅君先生定为1240?―1288年,本文提出冯先生有关史樟卒年的论断不能成立。史樟生年在1234―1245年之间,有关史樟事迹的记载最晚确切年份是1280年。  相似文献   
37.
38.
浠水县博物馆馆藏清代瓷板画屏风一座,属国家二级文物。屏风木质框架,通高222、宽133.5厘米,中间镶嵌瓷板画25幅,每块瓷板规格为长24、宽16厘米(照片见文尾)。据有关资料记载,这套屏风是清道光年间一位长期在浠水散花镇做生意的江西商人,为答谢散花镇顾客对他的关照,特意在主人寿诞之期,按照他在散花镇看到的戏曲故事,在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