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陈晓莉 《收藏家》2011,(12):51-54
《西厢记》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古典戏剧名著,元代即有贾仲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的说法,明陈继儒则称之为"千古第一神物"。作为元杂剧的"压卷"之作,《西厢记》超过了元代的其他剧作,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经典的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22.
山西有“中国戏曲的摇篮”之称。早在汉代,山西就出现了戏曲萌芽;北宋年间,山西各地到处活跃着诸如滑稽戏、影戏、歌舞戏、百戏、技艺戏等各种土戏,这些土戏在当时已是中国戏曲的雏形;到了元代,戏曲艺术日趋鼎盛,山西省成了全国戏曲艺术的中心。  相似文献   
23.
姜卓 《神州》2011,(20):26
元杂剧中出现了很多士妓婚恋题材作品。在对这些作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发现两个问题:一是士妓卑贱屈辱的现实处境,二是士子、商人地位角色转换,从而可以把握元杂剧的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4.
张志峰  孙红瑀 《神州》2014,(8):29-29
元杂剧演员构成了演出元杂剧的主体,主要由罪臣的妻女、戏曲世家的子女以及乐妓三类人员构成。其中罪臣妻女,沦落乐籍后,参与元剧演出;出身戏曲世家的子女,对于家班的构成做出了巨大贡献;乐妓演出则有正式演出,有清唱演出。  相似文献   
25.
王敏英 《中原文物》2012,(2):99-103
<正>元朝由少数民族建立,历史比较短暂,从建都到灭亡共有134年。但是,元代文学及杂剧"因其最富于时代特色,最具有艺术独创性,而被视为一代文学的主流"。在中国文学及戏曲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功不可没,占有较突出的地位,与唐诗、宋词齐名。杂剧最早见于唐代,泛指歌舞以外诸如杂技等各类节目。元杂剧是在宋  相似文献   
26.
王强 《中华文史论丛》2003,(74):235-246
在我国的古典戏剧中有一种十分突出的门类,那就是水游戏。水游戏的出现要早于小说(水游传)的产生。根据史料记载,在我国元代就产生了大量的水游戏。现在可以考其名目的亦有将近三十余种。由於年代久远,大部分元杂剧水游戏都已经失传了。然而就是对於现存的这几出元代水许杂剧,亦有不少的分歧。  相似文献   
27.
元代杂剧作家史樟,关于其籍贯有二说,一为"真定说",一为"永清说",本文提出二者当以"永清说"为是,并考述"真定说"产生之缘由。  相似文献   
28.
增福财神又称增福神,最早出现在河北、山东等地。元代碑刻记载了增福神的传说和信仰,称该神在五代、两宋得到过朝廷的敕封。元杂剧塑造了增福神的形象,描写了当时增福神信仰的流行情况。增福神的上位神是东岳大帝,因而他主掌地狱各司,也掌管人间衣禄食禄、贵贱高下,故又被称作福禄之神。明清时期增福财神信仰已流传到华北各省,多地志书都曾记载过增福财神庙会。清代以后,随着五显、赵公明、关公、比干等财神的兴起,增福财神逐渐被取代,只是信仰并未消失。河北曲周县相传是增福财神李诡祖生前任职、死后葬身的地方,信仰氛围一向浓厚,今天仍保留了较多的民间传统色彩。  相似文献   
29.
陕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戏剧作为中华古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陕西亦源远流长。我国第一个有人物、有化装、有情节的“角抵戏”《东海黄公》,就产生在三辅地区的民间,而后经过不断地加工演出,成为我国戏剧的雏型。汉代,是我国“百戏”的繁荣时期;宋元杂剧是汉、唐杂剧的继承与发展;明代中叶到明末清初,是以秦腔为主的陕西地方剧种形成、发展和成熟时期;明代中期“秦腔”名称的出现,标志着陕西地方戏剧从金元杂剧派生出来后,成为陕西的独立剧种,同时也标志着秦腔艺术的最后形成。  相似文献   
30.
李浩楠 《北方文物》2019,(2):108-112
元人张国宾所作杂剧《相国寺公孙合汗衫》,其中的制度、名物等,横跨北宋、金、元三个朝代。剧中对武举制度、巡检职责以及开封、徐州等地的描写,有着鲜明的金代特征。本剧的部分文字可作为金代史料使用,具体的使用方法有:排除法、追溯法、共享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