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6篇
  免费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内地读者了解张大春,大多是通过2004年版的《小说稗类》。实际上张大春在台湾是既叫好又叫座的作家,他的作品从《鸡翎图》、《四喜忧国》、《公寓导游》,  相似文献   
72.
虽然胡万林已被确认有罪,但柯云路仍认为那是个错案62岁的柯云路头发斑白,不常笑。采访开始的时候,他将放着录音笔的茶几往自己身前拉了拉,方便你们,他说。他  相似文献   
73.
几个同事都咋咋呼呼地说要写小说。那我也写!看到楼下皇家美孚的糕饼屋在招聘,立刻来了灵感。写一个笨手笨脚但嗅觉不错的姑娘。应聘后邂逅帅哥店长。先抑,后扬,旷世绝恋。我靠!是不是有人写过《我的名字叫金三顺》啦?!真悲啊。作为后人,最悲苦的就是好容易琢磨出一个故事一个佳句,发现早被前人给编了说了。前人肯定比咱少焦虑!越往前越不焦虑。我靠,老子又要梦回唐朝了。  相似文献   
74.
为贿赂编辑,他曾半夜偷偷摸摸溜到机关盗取花盆。现在他变得直言不讳,直呼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传统奖项为"注水肉"去年深秋,阎连科倚靠在沙发上,以轻描淡写的口吻说:"我下一部小说,叫《回家》。还有三四天就写完了。我很担心它的出版不会顺畅,嘲讽的意味有点过了。"  相似文献   
75.
唐代小说中写文士与乐籍女子爱情题材的大多是悲剧结局,悲剧的产生与唐代的社会风气有关,最主要的是与唐代的婚姻观念有关。  相似文献   
76.
2002年春.笔者在吐鲁番火焰山一带(即高昌故城所在地)收集到一枚汉粟双体文“开元通宝”钱(见图)。钱面的铭文为“开元通宝”,“元”字首横加长(大头元),第二笔左挑,连点走之儿“通”,为中期开元通宝钱;钱背为突厥粟特文.粟特文在钱背的廓和穿之间围成一圈。经测,径26mm,穿6mm,厚1.8mm,重3.4g,钱锈入骨,青铜制作,钱体虽有锈蚀,但钱文清晰,内外廓周正。  相似文献   
77.
“虞初”系列选本是贯穿明清两朝的小说选本,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清两代小说选家的审美倾向和小说观念。通过选取系列选本中的三个有代表性的点:明前中期的《虞初志》、清初的《虞初新志》和清中期的《虞初续志》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虞初”系列选本呈现以下发展趋势:由编选詹传奇到编选近代、当时人作品。所选之作从小说到文集中的人物传记,忠孝节义之作入选逐渐增多,注重文章之“雅”。由此表现出的小说观念的变化为:传统小说观念“奇”的内涵变化,小说劝诫观念加强,小说概念的扩大并且在文人作家群中出现宽泛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78.
孙春平,当代满族作家,1974年发表学作品,以写作小说为主,本综合评论了孙春平的创作思想、原则和其小说的突出特点。章认为,孙春平的小说最为鲜明的特点是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在各种学流派兴起之际,孙春平能够坚持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是难能可贵的。同时对孙春平强化小说的故事性、生活性和对和谐的美学追求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论述。孙春平之所以能够在坛上引人注目,正是因为他在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际,表现出了智慧、勇气和艺术水准。  相似文献   
79.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人中土,渐渐与道教结下不解之绔,并且在同一地域并肩发展,因此存在互相之间的影响势在必然。自晋以后,两教在教义上,仪式上,都有渐趋于混同之势,清末民初的沈增植先生利用大量事实指出这一现象,其在《海日楼札丛》卷六“道士学佛”条记《真诰》十四:“周真人有十五人弟子,四人解佛法。”又:  相似文献   
80.
曲沐 《广西文史》2002,(2):44-47
二十世纪之初,曾是中国思想化界最为活跃的时期。被誉为“本世纪十年代后期中国思想化界的三个巨人”的蔡元培、陈独秀和胡适,不仅都是“新化运动”(胡适称之为“中国艺复兴运动”)的主将,而且对《红楼梦》这部旷世杰构的小说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蔡胡二人都是赫赫红学名家,陈独秀却淹没无闻;其实,尽管他的论红字不多,但其见解却自有其高明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