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7篇
  免费   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176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209篇
  2013年   233篇
  2012年   253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81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王凯 《神州》2020,(5):274-274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个城市当中不停的出现各种高层、小区、各种型式别墅、多层住宅等的建筑,这就给建筑给排水带来了更多更大的挑战。即使整个建筑的建设中给排水工程所占的比例不是很大,可是它却跟人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人的生活跟开水的排放与供给是分不开的。建筑当中的消防安全也不可以离开水,为此,完备高层建筑的给排水设计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2.
王庭栋 《风景名胜》2020,(1):0023-0026
本文从建筑学的角度对柳氏民居进行研究,分析柳氏民居的地理环境和建筑特征,阐述了民俗与建筑之间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3.
林林 《东方收藏》2020,(2):18-21
燕下都遗址是战国时期燕国的都城,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东南,是一座集手工业、城市建设、贸易于一身的军事重镇。遗址总面积约40平方公里,是现存战国都城中面积最大的一座。该遗址除出土有大量精美的仿铜陶礼器、建筑构件、铁工具、金银器外,还出土了大量兵器,如带铭铜戈、铜剑、铜矛、铁胄、铁矛、铁鐏、铁镦等,是研究燕国历史、政治、军事、文化的宝贵实物资料。现将燕下都遗址出土兵器中的精品介绍如下,以供读者鉴赏。  相似文献   
104.
中国东南部闽粤赣交界处的群山之中,生活着一群合族聚居的人群,他们多生活在同一栋巨大的夯土建筑内,常常是几十户上百口,彼此间有着血缘关系。他们的祖先是在动荡的年代里从中原辗转南迁的汉人,为与当地人相区别,他们自称“客家人”。刘敦桢主编的《中国古代建筑》中提到,客家住宅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大型院落式住宅,如五凤楼;另一种是平面方形或圆形的土楼,如和贵楼、承启楼等。土楼主要分布于福建境内,江西、广东部分地区亦有分布。"福建土楼"作为一个专属名词,代表了以福建为主要分布地区的客家人居住的具有极强防卫减灾性能的方形、圆形夯土建筑。  相似文献   
105.
世界上新建的酒店很多,但要说別致、有趣却还往往是那些历史遗迹或是老建筑改造的酒店。这些几个世纪前的宫殿、城堡或行宫经过精心改造后,犹如陈年老酒装进了新瓶,别具意境和滋味。  相似文献   
106.
胡蓉 《西夏研究》2020,(1):93-97
《述善集》是元代濮阳西夏遗民唐兀崇喜邀其师友为其家族所作的诗文集,作者主要是一些生活于乡村、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他们的创作展示了一个真实生动的濮阳地方文坛。"《述善集》多族士人圈"沟通了京师与地方,濮阳地方文学也因此与元末主流文坛发生了密切关系,成为元末文坛主张关注现实的一派在民间的反响。执教于国子学的张翥、危素,无论是理学思想还是文学思想,都对濮阳小人物创作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7.
对木匠来说,最忠诚的伴侣是工具;对木头来说,像敌人又像情人的也是工具;对建筑来说,造就栋梁的还是工具。木工家什样样别致,又充满规矩,不但辅佐小工匠建造起大宫殿,也开创出中国木构建筑不一样的特质与传奇。  相似文献   
108.
《中国国家旅游》2017,(1):22-23
1920年,尤金·阿杰(Eugène Atget,1857—1927)将自己的2600张底片捐赠给法国文物保护部门,他在信中写道:"在将近20年里,我从我的个人兴趣出发在巴黎的旧街道拍摄,这些照片收录了16—19世纪美丽的城市建筑,今天这项档案工程已经结束了,我可以负责任地讲,我已经保存了整个旧巴黎。"  相似文献   
109.
金元时期,晋南汾河流域活跃着一个在佛教造像方面取得非凡成就的木雕流派,其影响力可以和出自同一地区的"朱好古画派"相媲美。和壁画一样,这一木雕流派的绝大部分作品也在民国年间流失海外。通过对佛像装脏相关墨书及碑刻材料的梳理,笔者考证出美国两家著名博物馆所收藏的两尊木雕菩萨像的出处为晋南汾河流域,进而又通过对三组来自同一地区且有明确纪年的木雕的比较,分析了"汾河木雕流派"的时代风格及其历史演变,并指出这一木雕流派为14世纪初于大地震后兴起的"朱好古画派"提供了图像和风格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0.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5-2016年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在故宫隆宗门西广场北侧、内务府各司值房南侧配合消防管道更换工程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现层位关系清楚的清代排水沟和砖铺面、明后期砖铺面、明中后期门和墙基址、明早期磉墩基址、元代磉墩和夯土层基址等建筑遗迹,与文献记载元代宫城、明清紫禁城营建的阶段性相一致,堪称故宫元明清"三叠层"。其中元代磉墩和夯土层遗存,无论层位关系、出土遗物,还是营造工艺,均是故宫考古的首次发现,很可能是元宫城大明殿周围的周庑基址,对研究元宫城(大内)格局、紫禁城历史特别是元宫城与明清紫禁城中轴线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