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0篇
  43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佚名 《文史月刊》2010,(10):45-45
<正>昭宗李晔是唐朝第19位皇帝。昭宗自幼喜欢读书,熟知历代史籍和儒家经典。即位之初,也曾"少年壮志不言愁",誓言要振兴大唐。无奈当时的唐朝已是日  相似文献   
92.
明初孔庙祭祀使用塑像,至洪武十五年,南京国学祀孔改用木主,但地方府州县仍普遍使用塑像。正统至成弘间不断有士大夫提出改易孔庙塑像,均未被采纳。嘉靖九年,世宗进行孔庙改制,撤去孔子塑像,改用木主,并令天下各府州县遵行。洪武、嘉靖两朝对祭孔形象的更革各有因由,士大夫对此亦有不同的主张,但始终将孔子置于儒师、君师而非王者的地位予以尊崇,并通过祀孔以明道立教。就木主与塑像两种形式而言,前者更具抽象性的符号化意义,在礼学上较贴近古礼原初含义;后者则较接近佛、道及民间信仰之意象,远礼而近俗。祭孔形象的争论反映了儒家理念与佛、道等狭义宗教意识之间的差异和冲突,体现了礼学与民俗交融互动的复杂情态,也显示出谙熟儒家政治学的士大夫在国家体制层面强调理,在基层实践层面更尊重俗。  相似文献   
93.
韩章训 《广西地方志》2020,(1):10-15,54
胡乔木对当代修志工作的贡献包括涉志活动和修志学说两部分,其"涉志活动"体现在倡导修志、发动修志和指导修志;其"修志学说"可涉及有关修志与百科的关系、修志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修志与做学问的关系、志书性质、"三新"的思想,应用理论包括人才队伍建设、行文表述、门类设置、图表索引、市县志的编修等方面。  相似文献   
94.
成云雷 《史学月刊》2007,(10):22-26
先秦儒家圣人具有德业并重的特点,其内涵除了具有伦理维度外,也有政治维度。殷周文化传统的影响是先秦儒家圣人内涵政治维度得以形成的重要原因。先秦儒家圣人的则天、知天与殷代巫文化传统的通天有关,先秦儒家圣人作为人伦之至与周代的德文化传统有关。殷周文化传统的影响,对于先秦儒家圣人成为从天下无道向天下有道转变的秩序建构主体至关重要。探讨殷周文化传统对于先秦儒家圣人观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把握先秦儒家关注社会现实、以天下为己任的救世情怀和致思路向,从而在整体上深化对于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功能、作用和地位的认识。  相似文献   
95.
王伯沆(1871-1944),名瀣,一字伯谦,号无想居士,晚年自号冬饮,是近代江苏文化代表人物之一。世居江苏省溧水县石湫乡,明末迁至南京,寓秦淮仁厚里。学识渊博王伯沆少年时即以才学见长,能勤学精研,其道德文章为时人所誉。辛亥革命后,王伯沆先在江南图书馆善本部工作。民国4年(1915),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江易园面请他任国文主讲,王伯沆不受聘,只答应“试试看”。可是一经讲课,学生无不为之心服,声振教育界,于是乃任教授。此后,学校改称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直至最后改称中央大学,王伯沆一直在该校任教。其弟子卓有成效者众多,语言…  相似文献   
96.
北宋士大夫与王安石变法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大的社会变革运动。这场运动涉及面十分广泛,本人在这里不拟对王安石变法作全面的评价,只是想就这场运动兴起的社会历史背景谈几点看法。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重评王安石变法以来,传统的观点多是从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发展的角度探讨王安石变法运动的兴起,认为王安石变法是北宋中叶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政权之间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虽然20世纪80年代以后,阶级斗争学说已退出历史评价价值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但是把王安石变法作为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的观点,仍然是现今大学和中学的历史教科书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观点。  相似文献   
97.
施德军 《黑龙江史志》2012,(10):76-77,80
托马斯·杰斐逊因一生为保障人民的自由和民主而闻名于世,权力制约便是其保障人民权利的关键举措。所以他是权力制约思想的重要倡导和设计者,且其权力制约思想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自然权利学说是其前提;人性论与公共权力论是其依据;分权制衡与人民监督反抗是其实施方案;民主共和国是其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98.
王长坤  张玲 《史学月刊》2007,(10):123-125
墨家的创始人与主要代表人物是墨子。墨子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淮南子·要略》)。墨子的学说在战国初期影响很大,“世之显学,儒、墨也”(《韩非子·显学》)。有关墨家学派之书,今仅存《墨子》残卷五十三篇,这五十三篇,大部分可信是墨子学说的记录。墨家是先秦诸子中唯一代表下层平民思想的学派,在先秦诸子中墨子是论“孝”最多者,《墨子》一书凡“孝”48见,班固亦谓墨家“以孝视天下”(《汉书·艺文志》)。墨家之孝,以“兼爱”、“利亲”、“交孝子”为要义,…  相似文献   
99.
解读先秦儒家生态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现军  郝燕飞 《沧桑》2008,(5):128-129
建设生态文明,一方面我们要不断促进社会各方面的进步,另一方面我们还要不断研究和总结先哲给我们遗留下的宝贵理论财富。先秦儒家哲学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对于我们增强构建生态文明的自觉意识,提高构建生态文明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0.
祝东 《丝绸之路》2012,(14):5-7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代表,对中国及周边国家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纵观历史上对孔子及儒家学说思想,有尊之者,亦有抑之者,孔子及儒家学派的地位可谓升沉起伏不定。通过对孔子身份的确定,有利于我们认识一个相对真实的孔子,而孔子及儒家学派在后世的升沉,其实是现实政治的需要,这时的孔儒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孔儒,而只是一个符号——为政治利益所利用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