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承化寺遗址位于新疆阿勒泰市区北部。据新编《阿勒泰市志》记载,承化寺建成后,香火旺盛,附近定居人口增加,供给需求增长,商业遂应时而兴,集中私商达百户,其中从迪化、奇台、绥来、塔城迁来的晋、津、湘籍商人60余户,从伊犁、喀什等地迁来的维吾尔族商人20余户,此后有10余户俄商也借《中俄通商条约》来此免税经营。在抵御沙俄入侵的抗争中建成的承化寺,曾为守护祖国边疆起到重要作用,而依傍该寺形成的街区最终发展为今天的阿勒泰市区。  相似文献   
42.
鲁月 《湖南文史》2012,(12):34-34
剃发,又作祝发、薤发、削发、落剃、落饰、落发、净发。佛教徒出家是根据佛制来剃发。剃发、染衣、受戒则是取得僧人资格的必要条件。剃发、染衣的用意是舍弃美好装饰,实行朴素无华的生活。一般出家人也不留胡须,但我国有一部分地区僧人留须,他们认为出家时应剃须,此后可以留。至于受戒并不需要在头顶上烧戒疤。除汉族外,其他民族僧人都没有烧戒疤的规矩。  相似文献   
43.
张望 《旅游》2012,(5):68-73
一生,机会与缘分之神奇真是令人感慨,或许踏破铁鞋终无所获,有时却机缘聚合心想事成。在一个金桂飘香的季节,灵隐寺邀请我为寺里进行全方位的图片拍摄。对于各种商业邀请基本都谢绝的我当即应承了下来。这座位于杭州的佛教大丛林我景仰已久,早就盼望有机会前往创作,此可谓天赐良缘。数天后,我处理完手头各项繁杂尘事,带着生活用品与沉重的摄影器材住进了灵隐寺,开始了自天台山之后再一次持续三年、如梦似幻的悠悠佛门岁月。  相似文献   
44.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佛教不承认救世主的存在,确认因果报应。慈悲为怀,普度众生,是佛教的基本特征。弃恶扬善、迫求觉醒,是佛教的基本要求。唯有通过"戒、定、慧"才能解脱的"贪、嗔、痴"三毒,是皈依佛、法、僧"三宝"的根本原因。人身难得易失,生命短暂。人生极为宝贵,人类极为智慧。珍惜生命,抓住瞬间,修炼正果,是为至要。近两年,我国藏区接连发生自焚事件令人痛心。藏族人民从无自焚习惯,太平盛世反而连连自焚,难以理解。  相似文献   
45.
陈特 《风景名胜》2010,(6):46-47
除了跟师傅诵经,感受佛教氛围外,还可穿僧衣、僧鞋,与僧人一起吃素食,进行打扫寺院等劳动。当然最有意思的还是帮着僧人们种养荷花,品尝莲子。  相似文献   
46.
人类的尸骨委地成堆,如同沙砾中的路标。对于在公元629年行走丝绸之路的僧人玄奘来说,森森白骨在警示着他:这条沟通着当时世界的贸易、征服和思想的无比重要的通路上,处处有危机潜伏。在中华帝国西部边界之外的荒漠中,怒卷的沙暴让僧人迷失了方向;蒸腾的热气戏弄着他的眼睛,令他看见远处沙丘上大军压境的可怖幻象;  相似文献   
47.
赵焰 《江淮文史》2011,(3):131-138
一公元574年。在大别山深处莽荒的小道上,匆匆行走着两位面色凝重的僧人。这两位僧人,一位就是后来被尊为禅宗二祖的慧可,另一位则是慧可刚认识的僧人昙林。慧可的身上,携带着两件比他生命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菩提达摩作为衣钵传授的木棉袈裟以及四卷本的《楞伽经》。  相似文献   
48.
宝华山游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家后园就静卧着一座闻名遐迩的佛教圣地,名日宝华山;山上有座庙,名日隆昌寺。清康熙乾隆二帝曾多次驾临宝华山隆昌寺,足见其在佛教界的地位和影响。听到这儿,你一定很感兴趣吧?好吧,我盛情邀请你来旅游,乐意为你做一次义务导游,尽一下地主之谊!通往隆昌寺的山路,隐匿在茂林修竹之中。今  相似文献   
49.
胡迟 《江淮文史》2013,(3):146-155
九华山庙会源于何时,至今难以定论。据旧志载,清中叶后,九华山庙会活动进入了常态化,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地藏菩萨金乔觉圆寂的那一天,四方信徒、香客云集九华朝山进香、拜塔、朝拜天台,许多山民和手工艺者趁此机会互做买卖,民间艺人也趁此献艺,逐步形成了传统的九华山庙会。  相似文献   
50.
辩经     
辩经是佛学用语,是僧人学习佛经后,为了加强对佛经的真正理解,采用一问一答、一问几答或几问一答的方式交流所学心得和所悟佛法。它是喇嘛们学习佛经的一个方式,在拉萨色拉寺、甘丹寺和哲蚌寺,僧人学经内容和步骤基本相同,入寺后先学显宗,然后学习密宗,都以格鲁派规定的五部大论为主,学完这些经典通常需要22至24年时间。这么多深奥的佛学典籍仅靠自己修习是很难将它们完全记住的,所以相互问答是非常有益的一种方法。喇嘛们相信,只有采用“辩经”这种方式,才能让“真理越辩越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