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太赫兹波凭借其穿透性、非电离性、飞秒时间分辨等特性,非常适合应用于历史文物的无损、原地探测。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太赫兹技术在文化遗产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归纳总结了太赫兹光谱分析和太赫兹成像技术在文物物质分析、内部结构探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显示其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为太赫兹技术在我国文化遗产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
《南方人物周刊》2013,(37):34-41
1965年,毛泽东对在哈军工读书的侄子毛远新说,“阶级斗争是你们一门主课”,“资产阶级统治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相似文献   
53.
陈璟  赵然 《神州》2012,(36):177-177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数码产品已经进入千家万户,自然作为数码产品之一的数码相机也得到了普及与应用。因此相机已经不在成为摄影艺术的门槛,因而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也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红外线摄影作为一种手段已经进入了我们的视野,重新被我们认识,同时也受到了众多摄影者的关注和尝试,越来越多的用于摄影中。  相似文献   
54.
曾侯乙墓竹简图版中至少有近50处残泐文字,我们在观摩原简的基础上利用红外照片,对其中整理者阙释或存疑的八个字作出补释,分为五个条目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55.
古埃及墓穴中的壁画或直接使用蛋彩画技术在石头表面进行绘制,或后来希腊罗马时期在石膏或石灰制成的石膏层上进行绘制。在已知的研究中,链霉菌可导致壁画出现不同的恶化症状,且由链霉菌在古代壁画和其他艺术品上生长引起的颜色变化的光谱范围很广,同时颜料的化学组成也决定了壁画颜色的改变。但这些研究只是描述了链霉菌会导致古画的变质,而从未详细研究过链霉菌在古埃及墓穴壁画色彩变化中的作用。这里重点研究了在某些古埃及墓穴中壁画上所含的链霉菌菌株的分离和鉴定,展示了孤立的链霉菌菌株如何引起这些壁画中的颜色变化和其他恶化现象。  相似文献   
56.
红外光谱法研究不同丝含量老化蚕丝蛋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古代丝织品是否含有丝胶,不仅对丝织品保存状况有一定影响,而且是丝织品文物保护处理方法选择的重要依据之一.为了研究红外光谱作为有效的研究不同丝胶含量丝织品老化的一种检测分析手段的适用性,工作应用红外光谱分析对不同丝胶含量的人工老化蚕丝纤维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丝胶含量样品的红外谱图,一些特征峰的峰形、峰位、峰高均有明显差异,并且经不同老化方式老化的蚕丝蛋白的红外光谱图也有各自的特征,1445cm-1/1625cm-1比值可用于区分不同丝胶含量的样品.  相似文献   
57.
红外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无损检测方法,由于红外热成像技术具有非接触、远距离、实时、快速、全场测量等优点,因此已广泛地应用于预防性维护、故障检修、质量控制、科学研究等领域。本文通过具体实例说明了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分析文物病害产生的原因及评价文物保护保存状况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8.
航空摄影考古在内蒙古地区的初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空摄影考古(Aerial Archaeology)是考古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在实际应用中,除飞行拍摄外,还往往与遥感(Remote Sensing)探测相结合,所以从广义上也被称为航空遥感考古或遥感考古。它与传统考古技术对地面遗址的人工调查与发掘不同,主要是通过传感器对地表以下的考古遗迹进行远距离的观察与探测。传感器的媒介分为可见光、红外线、微波和激光等不同波谱范围的光,在飞机上利用可见光拍摄的照片或用远红外探测器探测到地表下的信息,二者用于考古研究,都属于航空摄影考古的范围。  相似文献   
59.
漆砚是砚台中较为特别的一种,漆木砚、漆砂砚等都是漆砚的不同种类,具有不同的工艺特征。早期漆砚的髹漆工艺较为简单,至明清时期的漆砂砚工艺为漆砚发展的巅峰。为探索古代漆砚工艺,利用显微CT、包埋剖面观察、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对三国时期朱然墓出土的漆砚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这件砚台为大漆直接髹涂在木胎上,砚堂和砚盒的外观颜色为大漆自然色,砚堂边的红色颜料为朱砂,在砚堂漆层中并未发现诸如金刚砂或石英粉之类的研磨颗粒物。该砚台在考古报告中记录为"漆砂砚",漆砂砚工艺仅见于明清时期文献记载,典型特征是用大漆调和颗粒研磨物作为砚堂。因此,三国朱然墓的这件砚台不具备漆砂砚特征,或称之为漆砚更为适宜。同时,本研究的实验结果可为两汉时期的漆砚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
近现代油画有机基质组分复杂、难辨,其分析鉴定是当今文物保护科技研究的难点之一。利用微损分析技术研究油画文物复杂的基质结构、材料和技法,可以阐明油画特定层的性质和状况,对于专业保护人员制定修复决策至关重要——这对选择正确修复技术非常有用,关系到修复后油画的安全状态,因此已成为许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本研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和热辅助水解甲基化-裂解气相色谱-质谱(THM-Py-GC/MS)等微损分析技术对一幅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油画《德涅泊尔河的秋天》进行科技分析。研究发现,综合运用这些微损分析技术可以有效识别油画用的胶结介质和其中添加剂的种类,最大限度、准确、完整地提取样品中所蕴含的信息。结果表明,该油画的有机胶结材料为聚乙烯醋酸酯类材料和亚麻籽油,同时聚乙烯醋酸酯类材料中使用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作为增塑剂。裂解产物中不含光油树脂类成分,说明画作下部的光亮层并非作者有意上的光油层。此外,油画部分区域还添加了蜂蜡作为改性材料,起到增加颜料稠度、可塑性和减弱光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