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0篇
  27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51.
楚墓中有一类框形案式漆木器造型特别,常在面板上分隔出几个台面,有的在台面上还做出凸起或凹下的立体区域,绘有云纹或兽面纹带,按照形制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发掘报告中对于其定名常有棜、禁、案三种说法。其并非一般场合所用,其面板上往往放置的是精致华美的食具或壶尊一类的盛酒器,笔者认为,这类框形漆木器应该是商周时期贵族阶层专门用于承放祭器的,其器型直接来源于漆木俎,但并非模仿青铜礼器的棜或禁,而是葬仪过程中“陈明器”和“祭奠”两个程序中的专用供案或是承盘,是先秦社会“藏礼于器”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252.
铜鐎斗的器形演变及用途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鐎斗是汉至唐代墓葬中常见的器物。通过对铜鐎斗的综合研究,根据柄部的不同,可将这种器物分为四类,其器形变化清晰,地域分布明确,具有一定规律性。铜鐎斗兴起于汉代,盛行于六朝,至唐代趋于消亡。根据器形和分布范围的变化,以及出土器物的组合,并结合中国饮茶习俗的发展历程,推断铜鐎斗应为煮茶的器具。  相似文献   
253.
胡丹 《南方文物》2003,(1):62-66
1977年江西省乐安县公溪乡出土了百余件银器,其数量之多、造型之丰富、纹饰之精美实为难得①。惜出土时除少数器物保存完整外,大部分都已残碎、破损。其中一些刻有文字的碎片,经仔细拼接后还原为高5厘米、宽5厘米、厚0.7厘米的两块银牌,上面分别錾刻北宋王禹所作的《黄州竹楼记》和欧阳修作的《醉翁亭记》全文。全文每字均用点錾法錾之,书体主要为楷书,间以少量行书。字宽最大者0.2厘米,最小者仅0.1厘米,方寸之间錾刻字数达三、四百字之多,且笔笔字迹清晰可辨,间距、行距均匀,布局疏朗,毫无局促之感,在古代没有任何放大工具的条件下,錾刻得…  相似文献   
254.
255.
本文以故宫新入藏的湖北出土的战国、西汉漆器为基础,从其胎质、形制、装饰纹样和使用功能等方面加以考析,指出了这批漆器的传承关系、时代特征及鲜明的地域色彩。  相似文献   
256.
李晓峰 《民俗研究》2002,(3):138-142
胡琴是我国弓弦乐器的总称。在中国吹、打、弹、拉诸类传统乐器中,弓弦乐器形成得最晚。土鼓、石磬之类的原始敲击乐器是中国音乐文化史上最早的乐器,随后出现的是骨哨、陶埙等可以发出简单音高的吹奏乐器;琴、瑟、筝等类弹弦乐器也较早地跻身于上占音乐的行列中。在周代,“八音”这一乐器分类法名称的产生,标志着我国古代乐器艺术的发展已进入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  相似文献   
257.
蔡钢铁 《收藏家》2002,(3):50-52
温州博物馆收藏有一批精美陶瓷器,这些陶瓷器形象地反映了温州地区的陶瓷发展史。其中瓯窑瓷器占了三分之一。瓯窑是我国南方的重要窑址,创烧于东汉,结束于元,制瓷历史长达一千多年。瓯瓷以其釉色淡雅,制作精湛和造型装饰丰富多变曾享誉国内外。为使读者对瓯窑有更多的认识,特撷取几件较有特色的瓯瓷精品详介如下。东晋褐彩鸡首壶东晋褐彩鸡首壶出土于温州市郊双屿镇牛岭村雨伞寺东晋墓,属一级文物。壶高19.5、口径8.1、底径11.2厘米。小盘口,束颈,圆腹,鸡首为流,引颈高冠。另一侧有圆曲柄,肩置两桥形系,并饰弦纹一道。口沿、柄、流及肩腹部均有褐色点彩。器身施淡绿  相似文献   
258.
动物踩踏是遗址埋藏后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会在岩石或动物骨骼的边缘形成多个小疤,制造“假工具”。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县细石器遗址调查采集的石制品为基础,参考既往实验考古的研究成果,对比了塔克尔巴斯陶遗址与伊尔卡巴克、地窝堡、色皮口遗址在磨圆度、石制品组合、工具刃缘的技术和形态特征方面的差异,指出前者具有边缘磨圆程度更高、工具比例明显偏高、修理刃缘数量更多、修疤多层、刃角更陡等特征,可能受到了长期反复的动物踩踏活动影响。这一结果表明,对于干旱区地表采集石制品的研究需要更为谨慎,在对多种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进行综合考量及定量化分析之后再开展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59.
陈皓敏 《文博》2018,(3):48-56
文章收集了37件两周时期装饰人物形象的青铜容器,依据人物形象特点将其分为两大类,刖人形象类和人物器足类,并简要分析其特征。在借鉴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前提下,试窥探两周时期人物形象装饰之渊源。从人物器足类器物的出土数量、分布地区、器物形制、传播途径等方面,得出人物器足类装饰风格在西周晚期于山东地区较为盛行,此类装饰风格通过婚嫁、交流等方式传播于山东以外地区。  相似文献   
260.
景泰县境内南有寿鹿山,北依昌岭山,两道山系都是祁连山余脉,中间夹着一片平川,叫作景泰川,永泰古城就建在景泰川上。从景泰县城去永泰古城,沿途有不少烽火台遗迹,命名简单粗暴:三角形的叫尖尖墩,四方形的叫四方墩,两座相邻的就叫双墩。过了二墩、头墩,古城越来越近了,向当地人问路,他们多半会了然地答一声:“哦,上龟城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