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1.
柳茜 《丝绸之路》2010,(12):77-78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同,在语文生活化视角下,公共标语已成为汉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窗口。本文通过对某市公交广告标语的调查研究,发现该市公交标语存在很大失误,具体表现在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语法错误、语义模糊、错别字频出等。这样的语言传播介质严重污染了祖国语言文化,破坏了语言传承的进程。因此,必须加强道德约束与法律准则的社会化,加强中小学语文学习中的语文规范化教育,最终在全民中形成正确的语文意识与语文习惯。  相似文献   
312.
李娜 《南京史志》2010,(1):30-31
教师上课一开始就应当注意通过导入语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探求。好的导入语便如琵琶女的调弦校音。“转轴拨弦三两声”,就能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下面就我教学之中所得.谈谈几种比较有效的导入方式。  相似文献   
313.
<正>孔子有过"五不祥"的提法,语出《孔子家语·正论解第四十一》。一天,哀公问孔子:"在房子的东面增盖房子算不算不吉祥?"孔子趁机讽谏,指出"不祥有五":"夫损人而益己,身之不祥也;弃老取幼,家之不祥也;释贤用不肖,国之不祥也;老者不教,幼者不学,  相似文献   
314.
<正>以对联的方式来评价人物的一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本文收集的这几则联语,颇有味。追述人物的生平经历,评说人物的事业功绩是一些哀挽联、祠庙联、陵寝联、故居联经常出现的内容。这类对联,写得好的常常能将人物的生平事迹用寥寥数十字表达出来,所谓"人生尽在一联中",让人读后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315.
近代兴起的“辨伪学”曾经给中国史学的变革带来了极大动力,但也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出土文献的问世,人们开始在方法论层面对传统辨伪学进行质疑和检讨,使中国史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作为古代伪书“典型代表”的《孔子家语》,其“伪书”案也随着这一学术潮流的勃兴而得以“终结”。  相似文献   
316.
韩国是湖南最大的海外客源市场,在湖南旅游市场发挥着重要作用。湖南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但在韩国游客中的知名度不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从四个方面提出建议,探析如何开发湖南红色旅游韩国客源市场。红色旅游是旅游产业的新兴元素,指的是上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革命根据地、纪念堂、伟人故居等旅游资源。湖南地杰人灵,人才辈出,曾经培育出毛泽东、刘少奇、贺龙等优秀历史人物,给我们留下了芷江受  相似文献   
317.
胡宁 《日本学论坛》1991,(2):33-34,46
关松林同志的《试论日本近代教育改革成功之动因》一文(载《日本研究》1990年第1期),对日本近代的教育体制作了较为详尽的分析,认为“从明治维新起……随着教育改革的完成,日本的教育实现了向资本主义教育的转变。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成为日本教育史上的里程碑。”这一点似乎已成定论。对此,愿与关松林同志做些商榷。  相似文献   
318.
喜山红腰朱雀"群山之母"中的小精灵"乌鲁恰提"系柯尔克孜语,意为"雄伟的山峡出口"。纵观此群山集结的地理区位勾勒图,很显然这里就是亚洲群山的母体。从卫星云图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一区域就是昆仑山和天山交会之处。因此,鸟瞰这片类似于胎盘的山结,我称之为"群山之母"。喜山红腰朱雀就是在2015年大地怀春之际,与新疆爱鸟人士陈丽在这个古道秘境之处不期而遇。  相似文献   
319.
锡伯语谚语具有明显的文化特征和民族特色,其语言特征结构整齐、押韵和谐。通过分析锡伯语谚语的文化内涵及语言特征,可以了解锡伯族历史、习俗信仰等文化信息,对学习锡伯语也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20.
高宁 《贵阳文史》2013,(6):39-43
翻阅《国家记忆》,给人的视觉冲击是如此强烈。一帧一帧的照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一个听得到枪炮声和“一个嗅得到硝烟,触得到军人体温的战争场面”(《国家记忆》编者语)。每一张照片,都会让人产生发自内心的震撼力。特别是那么几张,令人刻骨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