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古代汉语吸收了许多阿尔泰语系中的词,尤其是黄河以北的山川地理专名."空桐"一词通过音读审断、语义考索、语境推定等可考定,其是阿尔泰语系中意为寒凉的"奎屯"的对音.  相似文献   
132.
观音菩萨,在中亚地区出土的5—6世纪《法华经》梵文残片中作Avalokitasvara(“见声者”),而在时间晚於此的梵文写本中作Avalokitesvara。通过对这一菩萨名汉译词的考察,我们发现其经历了从“阐音”、“见音声”、“光世音”、“观世音”、“观音”等古汉译至“观世自在”、“观自在”等新汉译的变化。但是,Avalokitasvara的语义不甚明了。在犍陀罗语中,“svara”有“声,音”和“念”两种意思,因此,Avalokitasvara在犍陀罗语.中可以理解为“见念者”。但随着svara“念”的意思日渐模糊,後人很可能就按照梵文svara的字面意思把Avalokitasvara解释为“见声者”。漠译《法华经·普门品》韵文部分即把Avalokitasvara这一菩萨名理解为前者,而散文部分则又理解成后者。  相似文献   
133.
本文利用文献记载,通过实地考察,结合古老的羌族所遗留下来的语言、习俗、宗教信仰等,对甘肃境内诸多羌语地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4.
韩钢 《炎黄春秋》2005,(2):55-56
这个题目,是从葛兆光先生近著《思想史的写法》套用过来的。葛著讨论的并不是思想史的写作技巧,而是有关中国思想史或哲学史研究的一些重大理论和方法问题。龚育之同志的《党史札记二集》(以下简称《札记二集》),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作者研究党史的理念、视野和方法。这些理念、视野和方法,主要不形诸文字而浸润在文字之中,是一种“在无画处看出画图,于寻常间显出奇异”的意境。所以,我便借用了葛著的书名。  相似文献   
135.
136.
刘迪香 《史学月刊》2008,(4):131-133
一 使职与巡阅使的设置及其研究现状 使职官是历史研究的重点之一,它作为官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事者必不容不究心"(吕思勉语).民国前期使职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巡阅使制度.  相似文献   
137.
目光语是运用眼睛的动作和眼神来传递信息和感情,是最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体态语言。恰当目光语的运用不仅能够表情达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控课堂气氛,而且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因此,给学生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充分发挥“目光语”这种无声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特殊魅力,真正做到以目传情、以目传神是每个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138.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心智还不够成熟,思考问题理解问题较为直观,态势语便成了师生情感交流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态势语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具有决定作用,而态势语修养的提高主要取决于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态势语和教学的其他因素的合力,赋予课堂以艺术、生机和个性,使课堂升华到一种理想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9.
关于日语地方语中第二人称代词的形意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日语共通语中第二人称代词只有〈あなた(あんた)、きみ、おまえ、きさま〉,而地方语中第二人称代词的表现种类却多达170个以上,并存在着形意差异.有的在此地用于第二人称,而在他地则用作第一或第三人称.日语的第二人称代词作为引导语与其他待遇语(称呼语)一样,引导制约着文末的结构变化和语气上的亲疏敬贬.本文将对第二人称代词在地方语中的同形异意现象和表现种类及称呼所指进行分类整理,并从通时态变化和共时态差异上对地方语中第二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做一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40.
帅克 《史志学刊》2022,(2):24-30
《靖康稗史》中的《青宫译语》与《呻吟语》一直被认为是宋徽宗北狩亲历者留下的一手资料,但二书所记载的宋徽宗一行从开封出发渡过黄河的路线并非靖康末年的情况,而是建炎二年黄河改道后、在南宋使臣的行程录中多有反映的渡河路线。这说明《青宫译语》与《呻吟语》可能是南宋人根据各种反映靖康史事与北方地理的文献编撰而成的伪书,其内容真假参半,绝非一手史料。《呻吟语》的作者并非李浩,“《同愤录》下帙”的编订者确庵也并非李浩之子李成茂。今人所见《靖康稗史》七种,除《宣和奉使录》外的六种都于南宋末年才为人所见,且未有宋人著录,其真实性是值得怀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