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从“苏气”、“杭式”、“巴武”产生的源头和背景,认为志书记载方言应使用其原始规范词语。指出对于一些已经约定俗成的方言,不宜随意改动,否则,方言将失去其应有的魅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92.
在20世纪60年代初我曾被一种陌生新奇的语言方式触电。当时,笔者被派往青海贵德县河东乡所属的王屯(约南距贵德县城15华里),和东沟乡所属的周屯(约南距贵德县城30华里)等地方下乡工作。这里汉藏群众混居,双方都能用对方的话语交谈。我作为土生土长的青海人,也能用西宁方言和他们顺利地交谈;  相似文献   
93.
谈潮汕地区新旧志辑录歌谣入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旧志书辑录潮汕歌谣 我所见的20余部旧府县志,自宋元的《三阳志》、《三阳图志》至1949年饶宗颐总纂的民国《潮州志》,除清嘉庆《澄海县志》和2005年潮州市志办公室补刊重印《潮州志》的“潮州风俗志”和“潮州戏剧音乐志”有录入或记述地方歌谣外,余皆未辑录歌谣。所有旧志皆辑录有历代名士官员诗文或著作书目,但绝少有辑录民俗文化中的民间文学(包括歌谣)及其著作目录者。民国以前的地方志,以清乾隆周硕勋《潮州府志》的篇幅最大,内容最广,记述最详,“艺文志”有上中下三篇,未见有民间艺文记述,“风俗志”记述潮州风俗也多,其中有“方言”一目,记潮州方言俗语,也未见录入歌谣。  相似文献   
94.
95.
黄载育 《神州》2020,(6):29-29
青山滋好水润千秋才俊,塘土筑高楼居百业英豪。东经115.6度,北纬23.1度,这里是陆丰市西南镇青塘村。这里是广东省卫生村、广东省宜居示范村庄、红色革命老区村。这里也是全国濒危军话方言岛。闻名于海陆丰地区的“青面白额”青塘“盖仔狮”就在这里。青塘“盖仔狮”据说起源于明代军狮,造型中有明显军中武器——盾的痕迹。于明朝洪武年间,由福建传入。自青塘黄氏始祖永兴公进居青塘开基建业所传至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狮头因其头部造型貌似锅盖而得名,面部特征为目大、口阔、鼻子短……,醒目的“王”字立于眉宇之间,额头中间饰有八卦,佩以顶上鬃毛,姿态神武威猛,霸气十足。  相似文献   
96.
靖西素有"旅游小桂林"之称,发展旅游业的人文资源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可为什么至今靖西的旅游产业依然停留在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呢?作为靖西本地人,笔者利用熟悉当地路线和精通本地方言的优势进行实地考察,并结合其他相似旅游地区的发展经验,最终得出此研究报告,希望能对靖西的旅游产业发展有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7.
赵艳娜 《丝绸之路》2012,(10):61-62
与普通话把字句相比,静宁方言中的把字句使用频率很高,语义也很丰富,其中一部分和普通话一样,有处置意味,与普通话把字句相比,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动词的非处置性、无动词的把字句、动词结构的肯定性与否定性并存、宾语无定指性和宾语的强调等。静宁方言“把”字句体现出与普通话把字句诸多不同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和语法结构。  相似文献   
98.
董学燕 《丝绸之路》2012,(15):71-72
兀会儿商朝快败(pai,下同)地时(ai)候,老百姓了(1iao,下同)跟前地诸侯们(mu)了都反开了。 早(发语词)河北兀嗒儿地一个(gei,下同)尕国叫的(di)是(si)孤竹国的(di)也(ya,下同)是(si)兀会儿商朝的(di)一个尕国,老着商纣给相欺着捏,  相似文献   
99.
白虹 《丝绸之路》2012,(8):94-9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可以折射出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陕北方言生动地再现了陕北文化以及以男性为中心的陕北文化社会生活。本文从陕北方言存在的性别歧视入手剖析其存在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00.
贵阳童谣和其母语贵阳方言一样,逐渐在消失。生动活泼的童趣伴随着濒临灭绝的方言童谣及其童稚游戏,硬生生地被打上了淘汰的烙印,正从现代儿童的生活中剥离。只有在刻意搜寻儿时的记忆中,才能感受到那一丝趣味纯真的贵阳原生态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