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0篇
  免费   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周元通宝铸行于五代后周时期,因其是用毁佛之铜所铸,被认为系有灵之物,此后历代仿铸出了许多面文为"周元通宝"、背饰各种不同图案的民俗钱。本文介绍分析了周元通宝民俗钱所铸龙凤纹、罗汉纹及辟邪类、秘戏图等不同纹饰的特点及其寓意。  相似文献   
92.
以其独具的地理优势,巴蜀当是佛教最早传入的地区之一,时间则至迟不应晚于东汉中期.其初传入,挟带一整套的地狱观念,佛陀是作为地狱救赎者的形象被组合在昆仑信仰系统中.之后,随着人们认识的逐渐加深,佛教作为一种独特的信仰体系方才逐渐从昆仑信仰体系中独立出来[1].  相似文献   
93.
17世纪的西欧哲学是在与宗教(基督教)的对话中产生的,这便决定了它的特点:在张扬人的理性的同时,试图在哲学与宗教、理性和信仰间寻求平衡。本文希望通过对宗教在17世纪西欧哲学中的巨大影响的介绍及对其原因的分析,引发读者对宗教与哲学、理性与信仰问题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94.
民俗是一般民众的生活文化和活态传承文化,民俗文化以其独特的历史进程,形成了特有内涵底蕴。民俗文物则是随民俗而传承下来的一种物态文化,反映着各民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及不同的社会风俗。一件近现代的民俗文物,可能就是几千年前民俗文物的伟承和再现。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传统民俗文化及其遗产正在快速流失,抢救征集民俗文物工作刻不容缓。文物主管部门及博物馆应强化抢救保护民俗文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采取措施,使民俗文物的征集保护工作合理持续地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95.
汉代西王母崇拜充分表现在汉砖、石、镜及摇钱神树上的西王母艺术图像中,其发展经过了“长寿之偶像”、“神的救赎”、“神的创世”3个阶段。汉代人所以崇信西王母,一是基于现实生活的需要,即祈福成仙;二是基于精神的需要,即试图冲破制度的束缚以寻求情欲的满足和自身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96.
三界神是明清时期岭南地区非常重要的一个地方神,其信仰最早可追溯到两宋之交的冯姓始祖,但当时尚未有“三界”的提法,从有关文献记载推测,此时冯姓祖先还停留在巫觋的阶段上;从传播范围看,大约也仅在冯姓的家乡贵县一带有所传播,尚未形成在广西的大范围扩散。各种史料表明,只是到了明代弘治年间冯克利被封为“游天得道三界真人”之后,三界神的影响才越来越大。因为从明弘治年间开始,  相似文献   
97.
王震印象     
朱仲丽 《百年潮》2008,(4):43-43
我不能忘记,他那硕长的身子,挺直硬朗的腰背。我更不能忘记,那智慧而明亮的眼神光芒四射,人间的丑恶与善良,诚信与虚假尽收眼底。他在历史激流中,抵挡了无数逆境,数十年如一日,为爱国为爱民为信仰马克思主义奋斗一生。他脚底生长的厚茧,他脸上长的褶皱和腹部的伤痕,是他在革命的道路上留下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98.
小时候,有两句歌词,搅扰我很久。一个坚持说,"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一个又忍不住问,"亲爱的伙伴,谁为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坏就坏在,都是一位女老师教的,同一樱桃  相似文献   
99.
赵殿增 《华夏地理》2008,(5):184-195
与三星堆类似,金沙也是以宗教崇拜为核心.以巫祭集团(巫师.祭师和祭司组成的集团)为具体实施者及掌权者,形成的一种国家系统,其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祭祀。  相似文献   
100.
生态学关于生态食物链的概念启发了民俗文化的研究,在民俗文化与区域文化特色的生成和民俗事项传承间有着深层的相关性,苏州民俗自古以土风清嘉著称,生态性特征突出,所以从生态文化角度看苏州民俗的地域特点,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