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0篇
  免费   25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435篇
  2013年   474篇
  2012年   422篇
  2011年   355篇
  2010年   293篇
  2009年   320篇
  2008年   304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122.
郭静 《文物春秋》2022,(3):69-72
现存于北京通州区三教庙内的通永道署铁狮为北京地区现存古铸铁狮中最大、最精者,受气候环境及人为影响,出现裂隙、锈蚀、剥落等多种病害。2020年,受北京市通州区文物保管部门的委托,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2021年并入河北省文物与古建筑保护研究院)研究制定了针对该铁狮的保护修复方案。目前,通永道署铁狮保护修复工作已完成,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3.
韦刚  白锋 《神州》2012,(24):35
雷电一直是影响变电站安全运行的重要危害。本文阐述了变电站二次系统的构成特点,进而揭示雷电危害与二次系统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雷电危害的主要形式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最后提出变电站二次系统防雷保护的具体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4.
新中国诞生后,百废待兴。冀朝鼎在帝国主义实施禁运和经济封锁的困难面前,积极探索中国外经贸的新体制,加强外汇管理,以灵活的外交,与11个国家签定了外贸协定,还成功地与日本、英国等未建交国家进行“民间贸易”.打破西方列强的孤立政策.开创了中国对外交往与贸易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5.
一广西钟山县龙道村村落整体特征分析。龙道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钟山县回龙镇东部,隶属于民和村委,距离镇政府约3.2千米,距钟山县城16.5千米。村庄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所属地域为小山丘陵地貌,地形高差不大,选址及布局遵循古训,科学合理,山体形成自然的屏障,水体形成滋养生息的纽带。  相似文献   
126.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全人类、全社会卷入的公共文化事业,需要各方面主动扮演相应的角色、发挥各自的优势、承担特定的责任。把各个方面建构成积极有为的身份,就成为非遗保护的一项颇有建设价值的理论工作。其中,以"主体"身份看待相关的各个方面,是一项有益的尝试。界定非遗的主体与非遗保护的主体,实际上也是探索建立非遗保护这项公共文化事业的分工合作的身份框架。  相似文献   
127.
房燕燕 《风景名胜》2020,(3):0296-0296
文章将对于古树名木的生存空间作出介绍,阐明古树名木生存空间现状,随后研究古树名木的文化传承空间保护作用,最后具有针对性的提出古树名木生存空间及文化传承空间保护的措施,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28.
张颖 《风景名胜》2020,(3):0216-0216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对于城市道路绿化改造设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绿色、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城市道路绿化改造项目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如何保障城市道路绿化改项目设计水平及质量成为思考的重点。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市道路绿化改造提升项目设计原则;其次探讨了城市道路绿化改造提升项目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129.
张金枝 《风景名胜》2020,(3):0223-0223
旅游业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本文从旅游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分析生态环境在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破坏现象,提出发展旅游业和保护环境的建议,倡导人们科学发展旅游业。  相似文献   
130.
王利华 《史学理论研究》2020,(2):74-86,158,159
中国古代先后两度出现性质相当不同的资源环境困境。第一次是西周至秦汉时期,主要表现为山林川泽自然资源不敷利用,资源困境的忧思催生了早熟的自然资源保护思想理论和礼法制度。第二次是清朝中期以后,“人口爆炸”造成的巨大资源(特别是土地)危机和生存压力,使18世纪末期(1790年)成为历史上的环境拐点,山区毁林开垦迅速显现出恶劣的环境后果,促使当时社会展开以山林保护为重点的环境保护思考和行动。两者之间是一个思想与行动都显得相对平淡和迟滞的阶段,但也有若干历史情节值得特别注意:一是围绕山林川泽之利,发生了国家从“专山泽之利”到放弃山泽垄断的制度变化;二是先秦诸子的自然观念和资源保护思想,在宋明理学中得到了一次明显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