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篇
  免费   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毛泽东一生融会大海,伟人一身与水相伴。他自解:泽东就是光泽大海,我自欲为江海客。伟人毛泽东一生中,很少出国,也没有真正涉足海洋深处,但他热爱大海,理解和关注大海,激情澎湃的心潮随同大海的波涛一道起伏。毛泽东萦怀海洋,心系海军,毕生关注着海军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52.
第一位出使俄国拜见俄皇的中国外交官托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托时,满洲佟佳氏族人,起自笔帖式,授理藩院主事,擢至仓场侍郎。雍正年间,以理藩院侍郎奉使俄国。他灵活应变,实心任事,抵达俄京,拜见俄皇,完成使命。回国后历任刑部、工部、户部侍郎,迁漕运总督,为清前期名臣,也为历史上第一位拜见俄皇的我国外交官员。  相似文献   
53.
从1715年第一届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团来华到十月革命爆发的约两个世纪中,俄国共派遣了18届传教团来华,其中7届有监护官随行。这些监护官表面上只是负责新旧传教团的交接与护送,实际上却是严格执行俄国政  相似文献   
54.
李玉贞 《炎黄春秋》2010,(10):83-87
安德列·鲍里索维奇·祖波夫主编的《二十世纪俄国史(1894—2007)》出版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到一年就再版数次。2010年6月17—27日俄国史学家潘佐夫到北京做学术访问,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著名专家陈铁健,北京市委党校党史研究室前主任吴家林夫妇和本文作者等6人曾两次与之品茗叙谈。本文实为李、陈、吴所做的采访记录。  相似文献   
55.
全国政协第六、七、八届副主席,原海军副司令员邓兆祥,11岁考入黄浦海军学校,在参加国民党海军时,先后两次赴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学习。1949年2月25日,他在上海吴淞率“重庆”号巡洋舰发起了震惊中外的起义。邓兆祥的一生有许多传奇的、鲜为人知的故事,他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就有一段不平常的经历。  相似文献   
56.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为推行南进战略,1939年武装占领南沙群岛并命名为"新南列岛"。日本投降后,法国军舰趁机驶入该群岛并立碑为记,企图将其变为殖民地。南沙群岛历来就是中国领土。面对领土、主权被侵犯,国民政府深感事态严重,向法军提出严正抗议,之后派遣舰队南下收复南沙。林则徐侄孙林遵欣然受命,经三次出航,历尽劫波,最终收复南沙群岛并向世界宣告中国政府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  相似文献   
57.
<正>1915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整整一年了,整个欧洲大陆硝烟四起,欧洲水域英德两国海军交战日酣,战火也由此蔓延到平静的非洲东部。德军中校莱特冯比克率精锐非洲军团3000名精悍将士,驻扎在德属东非(今坦桑尼亚),为了取得非洲战场的胜利,英国陆军部决定派出一支有8000官兵的印度洋远征军,横渡波涛汹涌的印度洋开赴东非战场。  相似文献   
58.
以赛亚·伯林(1909—1997)活了89岁,其中有两次总计4个月(1945年9月至1946年1月)又4个星期(1956年)在斯大林的苏联度过。  相似文献   
59.
《湖南文史》2009,(9):20-20
新中国成立时,人民海军实力比国民党海军差得很远,甚至找不出像样的军舰,不得不出动武装渔船与国民党军舰周旋。万般无奈之下,只能修复报废的老旧军舰使用。1955年,一艘战损沉没的日本丙型海防舰被打捞出水,修复后命名为“南宁”号护卫舰,作为旗舰进入南海舰队第一护卫舰大队服役。  相似文献   
60.
米留科夫是俄国19-20世纪之交最杰出的历史学家之一,在俄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学识过人,著述丰富,在多个领域为俄国史学的发展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首次完成了对俄国文化史的全面论述,开创了俄国史研究的新领域;开拓了俄罗斯思想史研究的新境界;重新评价彼得改革;进一步深化了"国家学派"关于俄罗斯与西方历史发展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