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据《九思序》及其《章句》用词,发现有六朝以后习常词语,遂断其序及注非汉代人所作,盖出南朝宋、齐间好事。  相似文献   
92.
司马谈为西汉前期著名的史学家和思想家。他之于《史记》有发凡起例之功,对《史记》的五种体例都有成文论作。其中《论六家要指》一文,是中国学术史和史学史上的重要文献,它不仅反映了司马谈的学术思想,而且也反映了司马谈的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史记》能成为千古不朽之作,是与司马谈的努力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93.
《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一书中有许多单独出现的“丁”字。作者通过对比同书大量相近辞例,认为这里的“丁”字仍然是天干日名。并且结合传世文献,指出古人喜用丁日行事,更进一步印证了《花东》卜辞“丁”字为天干日名的论点。当然不排除极个别卜辞释读上存在歧义,但作者认为在没有更坚实、更多证据的情况下,不能轻易得出丁为武丁的结论。  相似文献   
94.
1933年11月至1934年1月,藏书家、法律学者董康应邀赴日本演讲,常熟诗人杨无恙担任董康的私人记室,随同赴日.董康在其日记体著作《书舶庸谭》卷五至卷七中,记录了此次日本之行.上海图书馆藏有杨无恙《日本腐谈》稿本,为杨无恙此行所著的游记.将《书舶庸谭》和《日本腐谈》相互参看,对于有关董康的研究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视角.本文根据董康、杨无恙的生平与著作,结合时代背景,考证两人的交游.  相似文献   
95.
魏旭 《安徽史学》2021,(2):154-162
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转型时代,知识分子实现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它表现为知识分子学术和政治身份的分离,政治本身的变化影响着这个过程.研究陈独秀“不谈政治”问题有助于对此作出揭示.早年积极反清时,政治和学术间张力在他身上已经显现;新文化运动中宣称“不谈政治”,一方面意味着他选择学术,暂时掩盖了张力;另一方面,“不谈政治”背后关心的仍是政治,反映出政治正在逐步“发现社会”;五四运动后,政治必须通过社会运动来推进,政治和学术间的张力也就达到了顶点.知识分子时代转型的复杂过程意味着一次分流,以学术为业的现代知识分子继续呼吁“不谈政治”,相当部分投身社会运动的政治行动主义者则成为职业革命家,中国革命呈现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96.
芥川龙之介与《聊斋志异》——关于《落头之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落头之谈》是芥川龙之介从中国古典小说《聊斋志异》中的《诸城某甲》中取材而创作的短篇小说。芥川龙之介是一位“没有谈话的题材就不写作”的作家,而且他认为“重要的不是发现题材而是找出题材的意义”。因此,本文通过两篇作品的比较研究,阐述芥川龙之介的创作手法和创作技巧,分析他借用题材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相似文献   
97.
98.
魏士煜 《中国地方志》2022,(6):63-69+126
乡土志具有中国传统方志的风格,又兼有晚清时代特征。究其产生之由,既是外来乡土教育潮流冲击而致,亦是晚清政府顺势而为统御民众思想意识使然。《安定县乡土志》作为甘肃地方为数不多的乡土志之一,保存了编写乡土志旨趣的序言、凡例信息,具有代表性。《安定县乡土志》是基于晚清乡土教育施行的现实需要而出现的,教育属性是它的首要属性,它兼有例目灵活多样、内容考证翔实、表达简略有趣的文本特征亦是出于教育功用目的而附生的。该志也保存了安定地方教育、商业、地理、军事四个方面的史料,对研究安定地方乃至甘肃都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9.
明钰 《丝绸之路》2022,(3):153-158
以符号学“四体演进”理论探究《史记》体制义例,在以往“五体”之成说的基础上,对《史记》百三十篇先后演进的动态进程加以历时、纵向地描述剖析。在“由内容而结构,以结构为内容”这一前提下,以《史记》文本编排义例为主、“四体演进”理论为辅,用新视角作为“考古工具”,发掘文本的历史现场,将百三十篇划分为“神祇时期”“英雄时期”“人的时期”“颓废时期”这四大格,探寻序目内部的动态进程和太史公谋篇布局的深层目的。更进一步以《史记》文本反哺“四体演进”之说,为“反讽之后?”的疑虑提供《史记》答案。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