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4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泓丰 《神州民俗》2007,(1):61-61
日前,天津市远洋宾馆会议厅里座无虚席:由天津智道企业家联谊会组织的来自天津市备行备业的60多位企业家聆听了我国古文化专家孙景浩先生所做的《老子道德经》与现代企业人才战略的报告。  相似文献   
92.
社区基层文化工作虽然是一项繁杂、琐碎的工作,它的点、面、线都较为分散、不成一个统一体,但只要真正做到面向基层、服务基层,抓好阵地建设,优化人才结构,在创新载体的基础上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就一定能把此项工作开展好。  相似文献   
93.
94.
段迪  方辉 《中原文物》2023,(6):93-105
本文依据石磬的形制、编列、与其他乐器的组合等特征,将史前至商代的石磬分为史前至中商、晚商两个发展阶段。史前至中商的石磬出土在北方,形状多样,出现鼓磬、铃磬组合。这一阶段的石磬皆为特磬,主要作为节奏乐器,用于祭祀场合或者乐舞伴奏。晚商时期的石磬,除了北方外,在长江流域也有发现,倨句五边形、鱼型的石磬增多。鼓磬组合仍是重要的形式,新增铙与磬、埙与磬、埙与铙磬、骨排箫与铙磬四类组合,都出土在贵族墓葬中。石磬不仅作为节奏乐器与祭祀用器,而且随着编磬与铭文磬的出现,用于演奏旋律与进献纳贡。  相似文献   
95.
曹国宪  郁红  洪新 《区域治理》2022,(16):48-51
"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确定,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前景和机遇,同时也向环保产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环保产业遇到增速放缓、盈利水平下滑、竞争加剧、行业整合加速等问题.通过数字化转型,环保产业能够提质增效,激发创新活力,防范环保风险,实现高质量发展.国祯环保、中国节能、首创环保等领军的环保企业...  相似文献   
96.
李晓杰  吴敬 《东南文化》2023,(6):117-125
安徽合肥包拯家族墓地位于江淮之间,为我们认识南北方交界地带宋代家族墓葬的丧葬文化提供生动实例。通过对包拯家族墓地发掘信息的归纳与整合,可以明确包拯原葬之地即位于此处,且家族墓地的选址与布局受风水堪舆思想、礼制观念及家庭状况等多种因素制约。墓地中规格较高无名墓的产生,应与其墓主人显赫的家世有关。墓地的使用上限可能较以往认识更为靠前,最先下葬者或为包拯长子包繶。  相似文献   
97.
黄国政 《攀登》2005,24(4):105-107
青海省律师事业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律师人数不断增加。然而,在我省律师人才的培养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对此,本文认为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从而才能在我省培养出一批“坚持信念、精通法律、维护正义、恪守诚信”的高素质律师人才。  相似文献   
98.
赵海莲 《攀登》2005,24(5):157-158
学习型社会是开放的、快速的、便利化的、创新的社会,它的创建不仅需要时间,更需有大量学习型人才的出现.而学习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环境,需要土壤,需要文化空气和文化阳光.在培养学习型人才中高校图书馆起着支柱性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
母校广雅,历史悠久,学风优良,人才辈出,名传中外,影响广远。受教广雅,我们充满自豪之感:忆念广雅,我们满怀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100.
李零 《史学月刊》2005,(11):7-8
战争是历史感最强的事件,人们往往在战争期间而不是和平年代才会说自己在“亲历历史”。然而战争也是社会总体代价最大的游戏。对此,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早就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云云,就是这种认识的概括与揭示。与之相联系,中国军事历史也有丰厚的积淀,成为中华文明的主体构成部分。在今天,人们要正确认识和全面把握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总结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从历史中借鉴经验,汲取启示,就不能不重视对军事史的研究。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国家有关军事史的研究处于相对沉寂与薄弱的状态。这既表现为研究成果数量有限,影响微弱;也表现为军事与历史的结合方面存在着种种欠缺,严重影响了军事史相关研究成果的科学性质与质量提升;更表现为军事史研究领域内部各个分支发展上的无序性与不平衡性。这些不足,直接导致了军事史研究被学术界置于边缘化的尴尬境地,进而制约了历史学整个学科建设的发展。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漠视军事史研究的局面正在逐渐得到改变,其研究的内容渐趋充实,研究的方法渐趋多样,研究的成果渐趋丰富,从而为军事史研究的全面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军事史研究的影响在学术圈内外也有了一定的扩大,社会大众对于军事历史知识的普及提出了亟切的需要,这就为军事史研究的深化提供了很好的氛围和条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规模并不大但却在军事史研究领域中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首届中国军事史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0月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余位学者参加会议,对军事史研究中一些带有共性的基本问题展开了充分的讨论。本期刊出的几篇笔谈,正是会议学术信息的部分反映。我们的目的,是期望能以此激发人们更为关注军事史的研究,使之成为历史学研究中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