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陈玲 《神州》2011,(5S):18-18
《穷人》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一篇经典老课文,文章的作者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已是第三轮讲到这篇课文。我摒弃了以往逐段讲读,层层设问的教学方式,大胆创新,尝试让学生自己在读中问,问中读。然后根据课文内容,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在问中走向文本,  相似文献   
132.
略说走马楼吴简中的"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振波 《史学月刊》2007,(5):121-122
走马楼吴简之户籍文书(《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壹),文物出版社2003年版。下同),把所登记的人口按年龄区分为三个年龄段,分别称之为“小”、“大”和“老”。其中前两个年龄段所对应的具体年龄,学界同行已取得共识,即“小”指14岁以下的人口,“大”指15岁以上的人口,与居延汉简所反映的情况相符。然而,关于“老”的起始年龄如何确定,迄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有学者把吴简中“老”的起始年龄推定为61岁(汪小垣:《走马楼吴简户籍初论》,载《吴简研究》第一辑,崇文书局2004年版)。本文拟根据“老”在赋税徭役方面所应享受的待…  相似文献   
133.
本文首先對吐魯番新發現的《唐永徽五年至六年(654—655)安西都護府案卷爲安門等事》文書進行了細緻解讀,並由此出發,清理了敦煌吐魯番文書中與關文有關的文書,特别討論了關文的成立與用印制度之關係、關文所反映的録事司與各曹關係,以及縣衙各司之間關文的使用情況。我們相信,對關文格式與運行的研究將有助於加深對唐代地方政府内部政務運行機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4.
李凯 《中原文物》2007,(3):46-50
中国国家博物馆近期收藏的青铜器作册般鼋上的铭文反映了商王进行射礼的事实,而不是记载普通的田猎。作册般鼋就是射礼的箭靶。晚商射礼与西周及后代的射礼中有一脉相承之处。  相似文献   
135.
温玉鹏 《收藏家》2020,(1):4-10
2019年11月,《海上流韵:大运河(浙江)海派书画家作品展》在杭州博物馆开幕,以运河为主线,以海派书画为主题,嵬集大运河沿岸城市数十位海派大师(浙江籍)的精品之作,全景式展现了海派书画从肇始、发展并走向巅峰之路,至今余韵犹存。展出的作品,相当多出自萧山任氏家族,以任熊、任颐、任薰、任预(海上四任)为代表的早期海派画家,以其破格创新、兼容中西、寓雅于俗的人物画,而开海派人物画之滥觞。  相似文献   
136.
137.
清乾隆朝所修《西清砚谱》卷一中收录的几方"铜雀瓦砚",当时被认定为汉砚,备受重视。本文通过近年来邺城地区考古发现的瓦作遗存,判定这几方瓦砚并非汉砚。铜雀瓦砚在宋代即受到追捧,而实际上,"铜雀瓦砚"并非东汉晚期的铜雀台瓦,是使用东魏北齐时期压磨黑光瓦件所制。在这一结论基础上,作者透过"铜雀瓦砚"的诞生,分析了某些艺术品的塑造,不单纯只是匠人的创作,还夹杂着历史、想象与物质的复杂互动。  相似文献   
138.
上海博物馆藏董其昌《山水》册(共十开),为天启四年(1624)元旦所作,实并非董氏真迹。据考,该年四月董其昌才抵京。同时,该册对题均节录自董氏及明清书画著录著作与晚清文学笔记中,其第二开对题,与故宫博物院藏董氏癸酉(1633)夏五所作《董范合参图》轴题跋相同。再考《山水》册笔法,嫩弱飘浮,墨色平淡,与典型的董其昌风格相差甚远,更无其生拙秀逸之气;而《董范合参图》轴,用笔亦尖劲细碎,全幅墨气滞涩,艺术水准远不及故宫博物院藏董氏十二年前所作《仿古山水图》册,亦无法企及董氏卒前一年所作的《关山雪霁图》卷。可见,《山水》册和《董范合参图》轴非董氏本家之作。  相似文献   
139.
乱世疫情自明末崇祯帝登基到清顺治帝入关问鼎中原,这短短的三十年间,中国战乱四起,局势动荡。明朝自万历帝之后开始逐渐衰落,“明之衰,衰于正、嘉以后,至万历朝则加甚焉。明亡之征兆,至万历而定”,当时的明王朝已是“如沸鼎同煎,无一片安乐之地”。张献忠、李自成及各地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山海关外的清军虎视眈眈,加上天灾不断,当时的大明王朝已是摇摇欲坠,百姓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被打破,而各地接连不断爆发的疫情似乎成为压垮明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相似文献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