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3篇
  免费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蒋人和  瞿炼翻译 《山茶》2011,(11):96-103
南、北响堂山石窟以其庄严精美的佛教造像代表了6世纪中国北朝佛教艺术的最高水平。石窟在20世纪初遭到严重破坏,雕塑流失海外。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中心耗时八年,数字化复原了北响堂石窟南洞的原貌。  相似文献   
102.
雷玉华 《山茶》2011,(7):54-82,85-96
自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从新疆到敦煌,从云冈到龙门,一路留下诸多精美绝伦的石窟造像,晚唐以降,北方大规模开窟造像活动渐渐衰落。唐宋以后,独巴蜀地区石窟开凿与摩崖造像日益繁盛,绵延不止,且独具蜀地特色,书写了我国晚期石窟史上最辉煌的篇章。  相似文献   
103.
阴世国 《旅游纵览》2011,(10):78-79
<正>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304年到439年,当时匈奴、羯、鲜卑、氐、羌等少数民族先后在中原和西北建立了十几个国家,直到公元460年北魏灭掉北凉政权才统一了中原和北方。北魏统一中原后社会开始趋于稳定,经济逐渐恢复起来。  相似文献   
104.
北石窟寺     
宋文玉 《丝绸之路》2011,(17):85+1-F0002,1
陇东的董志塬,沉积着天下最厚重的黄土层。在董志塬的西侧。庆阳市西南25公里处的黄土高坡下.蒲河和茹河交汇处的东岸二级阶地上,坐落着千年旨刹北石窟寺。相传为泾州刺史奚康生主持兴建。因与永平三年的泾川南石窟寺同时代开凿,南北相距45公里,故名北石窟寺。现保护范围包括寺沟主窟群及其北1.9公里蒲河西岸的楼底村1窟(简称北1号窟),其南1.5公里的石道坡、花鸨崖、石崖东台石窟群,南北延续3.4公里。  相似文献   
105.
韩国佛国寺的石造古迹取材于花岗岩,其形态、建筑方法均为当时土木建筑技术之精髓,华丽宏伟,表现出一种平衡和谐之美,是韩国石造艺术的宝库,被誉为韩国最精美的佛寺,是迄今为数不多的香火始终不断的寺刹之一。1995年12月,根据世界文化遗产入选标准C(I)、(IV),作为表现出人类独特创造性才能的经典杰作,述说、见证人类历史上一个或数个重要阶段的建筑样式,作为建筑与技术的结合体,佛国寺与石窟庵被列入联合国世  相似文献   
106.
在巩义采访时,一种前所未见的艺术形式跃入了我们的视野——高浮雕拓。浓淡相间的墨色里:北魏石窟寺里佛像的衣褶,彷佛随风飘动;宋陵前守陵大将军似从石像里走出来,震撼而威武,而他盔甲上的兽纹又是那么细腻、华丽,巩义之美因它而更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07.
它保有的“帝后礼佛图”精美而完整,为中国石窟唯一幸存珍品;它地近洛阳龙门石窟,却有完全不输后者的艺术价值;它由北魏皇室倾力打造,却被遮蔽光辉长达千年之久……巩义石窟寺,北魏皇家石窟最耀眼的尾声,缺少了它,中国石窟脉络很难完整。  相似文献   
108.
本文以新疆吐峪沟东区第30-32窟为研究个案,尝试通过石窟空间结构和造像题材布局,解读洞窟组合中各座洞窟所承担的不同功能,并复原洞窟规划设计的内在逻辑和禅观仪式过程。其中,佛殿窟第30窟以三维泥塑和绘制大型立像的形式供禅观者观佛相好,僧坊窟第32窟以禅观僧朝向规定仪式观想次第并开凿禅室供禅师入定修禅,佛殿窟第31窟通过主、次轴线定位洞窟的视觉中心焦点,实现诸佛为禅僧示现作证的空间感受。三窟以洞窟组合的形式分别承担着禅修程序中的不同功用,具有内在的空间秩序和图像逻辑,与禅修者的禅观行为形成相为表里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9.
炳灵寺石窟学术意义上的发现始于1951年冯国瑞的初步考察,次年又组织勘察团进行了第一次正式勘察。通过对照现存窟龛与早期考察成果(包括报告、老照片等),可以重新确认冯国瑞首次调查炳灵寺石窟的路线,即在崖面底部从南向北行至大佛南侧后,再到对岸以望远镜观察崖壁中部无法到达的窟龛。《炳灵寺石窟勘察记》也按照他考察路线的顺序依次记录了所观察到的窟龛遗迹,其中许多现已不存。例如,"武德二年"题记当时很可能在靠近大佛南侧的洞窟中;"永康四年"题记也并非冯国瑞错认,其位置可能不在第169窟中。1952年,考察团再次来到炳灵寺,攀登了除第169窟和第172窟外的所有洞窟,补充了测绘图、照片等宝贵资料。70年前冯国瑞参与的这两次考察将学术界的目光投向炳灵寺石窟,如今更需要对当时的考察记录进行充分讨论与解读。  相似文献   
110.
麦积佛影 来天水看佛教圣地麦积山石窟,是我多年来的愿望。 汽车出天水市向东南方疾驰,穿过据说为一段1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就进入风光秀丽的小陇山林区,不久见到一峰崛起于绿色山谷问,犹如农家积麦草之垛,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麦积山。山高仅150米,幽姿靓影,略似我在黔北所见的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小山。山南石崖壁上如蜂房,似户牖,层层相叠,又可见斑斑青苔的,则是震惊中外的石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