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91.
费泳 《敦煌学辑刊》2011,(2):107-121
"垂领式"是汉地已知发生时间最早的佛像袈裟披着样式之一,本文主要依据造像实物,对"垂领式"佛衣的典型特征及其在七佛、千佛、苦修像与单体造像中的应用予以探索性揭示。  相似文献   
392.
高福永 《神州》2011,(9):4-4
《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的作品,是他在夔州时所创作的优秀作品之一。杜甫从大历元年(766)暮春至大历三年(768)初春,寓居夔州共21个月。在这近两年的时间里,杜甫已经衰老,身体不佳,处境也不好,心情非常郁闷,《秋兴八首》因此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393.
陈悦新 《华夏考古》2014,(1):114-120
响堂山石窟地处东魏北齐国都邺城以西的鼓山,与东魏北齐皇室关系密切。响堂山石窟的佛衣以通肩式和中衣搭肘式两种为主,可分为两期,一期以通肩式佛衣为主,大体为东魏至北齐文宣帝时期,约534~559年;二期以中衣搭肘式佛衣为主,大体自河清至北齐灭亡,约562~577年。其中,中衣搭肘式佛衣的II式,可能与昭玄统法上的僧服改制有关。  相似文献   
394.
魏晋南北朝是个社会动荡的时期,特殊的时代成就了特殊的教育思想,儒学思想不断受到以老庄佛理为主的清谈之风的冲击,加上外族的入侵,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教育思想空前活跃。同时引发了"反清谈佛理"的民族教育思想、"轻国重家"的家族教育思想的出现,但均未动摇其主导地位。总之,魏晋南北朝教育思想对当时社会乃至后世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95.
解读石灯幢     
<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内有一座兴隆寺。每当我工作之际、闲暇之余,凝望着兴隆寺院内,三圣殿前,有一近一千三百年、外貌庄严、壮观、比例协调、上下重力匀称、衬托合理,雕琢精妙细腻,融合了佛教艺术、雕琢技艺、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唐朝渤海国时期(公元698—926)遗留下来的、保存唯一完整的佛教艺术珍品——石灯幢,便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感叹唐朝渤海人的聪明、智慧、才艺和创意,给后人留下了这件珍贵的国宝,今付诸纸上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96.
張培鋒 《中华文史论丛》2012,(3):233-252,399
本文考察了中國宗教史上一個重要而有趣的現象:對佛教翻譯經典,用漢字本身所具有的含義來解釋某些譯名的意義,並通過這種考察,對中國歷史上佛教、道教的複雜關係進行了研究,指出這一現象反映了中國宗教史中鮮明的中國文化本位觀念以及佛道兩教在彼此消長中相互借鑑的狀況。同時,以清代道士閔一得爲中心,對采用這種方法的内在原因進行了深入挖掘,指出心同理同是中國宗教、哲學思想的一個核心觀念。這一觀念是使中國宗教長期以來形成一種相對和諧狀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97.
六朝佛教兴盛,在义学高僧解经传经之外,还有众多士人热衷于学习和研究佛理,即所谓学理型士人,早期的译经活动、义学高僧据点讲经、士人群体性研讨佛教义理以及个体自学佛经是学理型士人形成的重要途径.他们学问渊博,与高僧交往密切,佛学只是其知识结构中一个重要组成,文人在其中占有较大比重,六朝佛教正是通过影响这一群体而影响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398.
况松柏 《神州》2012,(34):12-13,15
"不见高人王右丞,蓝田邱壑蔓寒藤。"——引自杜甫《解闷》诗很多人都喜欢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诗歌,但是研究王维人格的文章却很少。王维在当时为什么能够写出如此优美的诗歌呢?俗话说:"文如其人",我们想深入研究王维的诗歌,就要研究他的人格。本人重读清人赵殿成的  相似文献   
399.
李思儒 《神州》2012,(35):33
梁代,昭明太子萧统在他所编的《文选》中选录了两组著名的无名文人五言诗,其一是"古诗十九首"其二便是所谓的"苏李诗"。"古诗十九首"作者和时间历来存在争议,作品多为抒发夫妻相思之苦的咏叹人生之作。"苏李诗"旧说是苏武、李陵诗作的合称,现在我们所见的"苏李诗"最早见于《文选》,列于《古诗十九首》之后,多为赠答留别、感伤人生之作。古诗十九首与苏李诗作为五言诗的代表作,艺术成就较高,形式也较为完整,对于诗歌的进程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一直都知道"古诗十九首"与"苏李诗"关系密切,而本文从语言学角度剖析,从一韵重用、凑韵、通押合韵三个方面分析二者之间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400.
潘苗苗 《神州》2012,(29):255-256
任何时期,任何文化,都有其精髓所在。文化精髓。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及其文化影响下的各国,人的精神建构的基础。用文化课程解构学生未来职业心理伤害,其实就是用文化来建构健康实用的文化意识,以此来缓解职业心理伤害所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