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余光中(1928-),祖籍福建永春,生于江苏南京,1949年入港,次年赴台。一生从事诗歌、散文创作。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十余种。  相似文献   
332.
名人的背功     
苏步青读小学,天天背诵《左传》《唐诗三百首》,到毕业时,这两部书已能倒背如流;刚进中学,老师不信他能写出作文《读(曹刿论战)》,顺口举出一篇《子产不毁乡校》让他背,他一口气背完,说:“整部《左传》,我都可以背出来。”  相似文献   
333.
2001年3月,被塔利班摧毁的位于巴米扬山谷悬崖上的两座巨佛雕像引起了公众的注意。这一爆破不仅成为塔利班疯狂的象征,而且还带来了一个问题,雕像的残迹将怎么办。2004年,国际古遗址理事会计划着手移动佛壁龛的材料,并从而拯救雕塑的碎片。这些碎片不仅包括或大或小的石块,而且还有粘土层,锚梁,木桩和绳索。调查显示,雕像表面明显是由粘土层组成,部分用钉和布加固,以增加石头和外形布料的强度。最后在表面施以彩绘。对有机添加物进行放射性碳测年可以确定粘土层的起源,从而确定雕像建造时间范围。佛雕像的276颜料残片被带到慕尼黑进行研究。颜料和粘合剂目前正在确定中。本报告说明该雕塑被涂上明亮的色彩并且至少被涂染过两次。这里所涉及的信息是一个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的部分,并提供了对现况研究的调查。  相似文献   
334.
普陀山法雨寺的一佛二菩萨造像尽管乍看似有古意,但从整体造像构图和佛、菩萨、飞天的造型等分析,实际上是一件刻于民国初年的赝品.  相似文献   
335.
唐代宦官在佛教发展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由于宦官们活跃于内廷,因而,其宗教信仰就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必然与皇族,甚而与整个朝廷政局都有着重大关系。本文拟探讨从建寺造像中所见唐代宦官的奉佛风气。其背后的原因,作者认为,佛典教理的吸引、唐代奉佛的社会环境和宦官的家庭熏染等,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深深地影响了宦官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宦官奉佛的动力和成因。  相似文献   
336.
先秦旌旆考     
《周禮》所記"九旗"之一的旌,常被認爲是先秦旗幟的一種通制,而不是旗;旆則本是旗幟的一個組成部分,卻又常被當作是一種旗。本文通過對傳世文獻及新出簡帛上所記旌旆材料的分析,對比出土文物上所繪的旌旆圖像,認爲旌確是先秦時被廣泛應用的一種旗幟,而旆作爲一種旗的附件,由於功能特殊,且與旌的關係密切,可用來指代軍旗,因此纔和旌産生了混淆。  相似文献   
337.
微时代     
正搞笑签名本想华丽的转身,不料低调地撞墙。我是个瘦子,伤心时我可以数数排骨!每次早上醒来才知道晚上要早点睡。最浪漫的事就是看你一人慢慢变老。"牛顿和屈原哪个牛?""屈原!牛顿死后留下一堆事,屈原死后留下一天假!"我的钱包就像个洋葱,每次打开都叫我泪流满面。  相似文献   
338.
规模最大的大雄宝殿,庄严无俦的七佛彩塑,全国仅存无几的辽代建筑彩画,三者济济一堂,成就了奉国寺独独一无二的地位。  相似文献   
339.
刘雪莹 《神州》2013,(7):57-58
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在学习相同的大学化学入门课程时,相比传统的15周学习法,借助3周的密集学习法是否能够获得更佳的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340.
李加东智 《攀登》2013,(6):84-88
吐蕃末代赞普达磨灭佛运动是一件重大历史事件,也是一场政治变革和社会运动,灭佛运动的失败固然有其不容忽视的客观原因,但作为这场变革运动的推动者和领导者,达磨个人意志与策略以及时机的选择同样在灭佛运动失败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本文尝试把达磨灭佛运动置于现代政治学关于变革运动的理论视野下,通过与赤松德赞兴佛事件进行对比,从改革者的意志、策略、时机等微观层面对灭佛失败原因进行了新的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