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0篇
  3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郎木寺是一个迷人的地方、醉人的地方、让人流连忘返,它被人们誉为天然藏族民俗博物馆。 郎木寺位于甘肃、青海、四川三省的交界处。“郎木”为藏语仙山之意,传说因其山中有石岩酷似亭亭玉女,民间谓为仙女所化,故而得名。郎木寺为藏佛寺,寺后苍松翠柏,林荫深处有一虎穴,称“德合仓”,故该地全名叫“德合苍郎木”译为“虎穴中的仙女”。寺东有一红色砂砾岩高峙,虽然不算高,但很有意思,早晨太阳  相似文献   
92.
《陈寅恪史学论文选集》所选《(三国志,(曹冲)、(华佗传)与佛教故事》结语云:“总而言之,《三国志》《曹冲》、《华佗》二传,皆有佛教故事,辗转因袭杂糅附会于其间……夫《三国志》之成书,上距佛教入中土之时,犹不甚久,而印度神话传播已若是之广,社会所受之影响已若是之深,遂致以承祚之精识,犹不能别择真伪,而并笔之于书。则又治史者所当注意之事,固不独与此二传之考证有关而已也。”  相似文献   
93.
本文关注一件敦煌之外出土的唐代写经——现藏浙江省博物馆的插图本《佛说阿弥陀经》写本残片,详审建筑、七宝池、莲座、人物服饰、绘画用笔用色,佛经版本以及图文之间的互文性等,讨论了其年代归属、拟名,以及部分图像内容的辨识等问题,建议将其定为中唐,并试图在断代的基础上,反思我们对传世写本的真伪与年代问题应持有的态度以及研究的方法与角度。  相似文献   
94.
他维宏 《丝绸之路》2014,(12):35-36
北魏太武帝灭佛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首次“法难”,规模庞大,影响深远。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毁佛运动中,炳灵寺石窟中西秦时期所开凿的洞窟却保存完好,至今还未发现有被破坏的痕迹。此中原因,史语不详,本文拟对此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95.
《恶趣清净怛特罗》多用于丧葬仪礼,自吐蕃时代已被翻译成藏文并收录于当时王室公认的译经典籍《丹噶目录》中。在现存的新旧两个译本中,尤其是属恶趣清净怛特罗新译本中,九佛顶曼荼罗图像在吐蕃占领期的敦煌、西夏时期的榆林3窟及西藏西部的帕尔噶尔布等诸多石窟寺院中均有发现。本文拟据此并结合汉藏佛教史籍中与恶趣清净新译派九佛顶曼荼罗有关的文献,探讨属恶趣清净系九佛顶曼荼罗图像的配置及该曼荼罗在敦煌、西藏西部各时期思想功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96.
上世纪50年代以来,西安地区陆续出土单体石立佛造像。据笔者实地调查及已刊布资料,本文对保存较好的39件单体石立佛的佛衣,进行考古类型学分析,根据造像纪年并结合其他地区年代较清楚的造像资料,将西安地区单体石立佛造像分为三期,第一期主要在北周时期(557~581年),第二期主要在隋代(581~618年),第三期大致在贞观时期(627~649年)至开元(713~741年)初。  相似文献   
97.
《世界》2014,(7):134-134
将强大的防护性以及GORE—TEX结合一体的奥索卡越野鞋,完美应对复杂地形和多变天气,为漫漫远征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98.
武侠影片不仅是国内影坛的一大亮点.也是当今世界影坛上最富中国特色的电影种类。关于它的历史渊源.多有以上世纪80年代初《神秘的大佛》为开端,经《神鞭》《武当》至《少林寺》形成高潮。殊不知早在此前的20年代末,上海明星影片公司经理张石川主持摄制的《火烧红莲寺》,就点燃了武侠电影这把火,且成燎原之势。  相似文献   
99.
吴去 《中华遗产》2014,(5):40-59
灭佛,还是留佛? 一位已故正定文化研究者武威振先生曾留下这么一句话:一座正定城,半部佛教史。初闻此言,我稍感讶异。静卧在华北地界的正定小城,既非圣地名都,又非佛教东来的要冲,竟能演说中国佛教文化的半部历史吗?  相似文献   
100.
张衍荣 《丝绸之路》2011,(17):61-64
叉,报国寺之游,纯因入乡随俗,客随主便。孰料,就是这么一趟鲜有积极性的“佛文化之旅”,竟让我又开了一回眼界…… 报国寺位于峨眉山麓,可谓该山“第一庙”,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明光道人始建于虎头山下,供奉儒、释、道三教,初名“会宗堂”,意谓“三教会宗”,反映出明、清时期“三教”曾有过一段融洽的历史。清初,“会宗堂”迁至现址;顺治九年(1652),行僧闻达重修,成为香火独享的释家丛林;康熙四十一年(17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