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8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21.
道教文献在辞书编纂和文献校勘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文章利用道书中的音义材料并结合道教文化,从收字、注音等方面对《汉语大字典》的缺漏作补正,并对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作了校勘。  相似文献   
22.
邓影  张高丽 《南方文物》2022,(4):103-108
佛教与道教的相互文化交流向来一直备受研究者关注,但由于文献缺乏的缘故,北宋初期佛教对道教文化的融摄问题却罕有研究。2004年江西赣州慈云寺塔所出的五代宋初绘本《行瘟使者皈佛图》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图像资料。通过对此图中“五方行瘟使者”的源流及其与梵僧灵严大圣关系的分析发现,北宋初期的佛教依然在积极融摄道教知识,并且将道教神祇(行瘟使者)佛教化,但此一融摄过程却并非显而易见,而是通过满足民众需求与对民俗知识的继承来隐晦体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23.
文章通过对苴却砚设计流变中题材变换和审美意识的梳理,探究传统器物美学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对于传统工艺继承和革新的启发。通过对苴却砚的历史溯源,概述其发展及现状,分析和总结苴却砚从古至今图案设计中的题材流变以及审美意识转向;探究传统器物的艺术文化内涵如何受到少数民族文化和时代主流文化两方面的影响,从而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在时代变迁中梳理了传统器物美学观的形成与发展,围绕道、器关系,分别从儒、道、释三个角度出发,分析苴却砚石文化中的传统审美意识。在新技术条件下,传统文化面对使用群体与对象的改变,亟需转型。  相似文献   
24.
明代画家丁云鹏擅长佛道人物画,他所刻画的佛祖、菩萨、罗汉、老子等形象自然生动、栩栩如生,夸张的造型赋予人物趣味性。丁云鹏的佛道人物画脱离了程式化的因素,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情绪化色彩,同时融入了文人的审美情趣。其人物造型古拙、气质端庄文雅,体现了明后期文人画注重表现个性的风尚,足见丁云鹏佛道人物画水平之高。  相似文献   
25.
永登县海德寺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六年(1418),红城感恩寺始工于明弘治五年(1492),是研究甘青地区藏传佛教不可缺少的部分。但这两寺一毁,另一明代塑绘有较大的损坏。本人是根据1963年损坏前的调查记录整理,记述了当时佛寺建筑,雕塑,绘画分布及内容。要者如感恩寺大雄宝殿各有题名的影塑78身,对于研究藏传佛教史事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6.
凉州番禾县瑞像故事及造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就番禾县瑞像的由来、发展及其不同时期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分类探讨并就瑞像的定义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27.
明代兵备道是安定地方的重要军事层级。嘉靖四十一年,为应对岭东惠潮地区“矿贼”的跨省流窜及倭寇侵扰,南赣巡抚奏请置伸威道驻于赣州府平远县。后因地方形势变化,平远县改隶潮州府,广东巡抚重置,伸威道由“两属”于虔粤二抚转为专属广东巡抚,其管辖区域维持在惠潮二府以内而不再跨省,驻地也从平远县迁至惠州府城。粤东地方安定之后,出于统一惠潮地区兵备道事权的考虑,伸威道于万历五年被裁革。伸威道作为岭东诸兵备道的一支,由广东按察司佐官整饬兵备,却又同受南赣巡抚与广东巡抚节制,其统属、职责、辖区、驻所的变动运作是明中后期两属辖区兵备道的代表,伸威道的废设与分化调整也体现了明中后期广东惠潮区域地方复杂军事形势的变化。  相似文献   
28.
我国最早向西方“佛朗机”学习的人──汪鋐传略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汪 的生平传略,并认为他是中国最早率军抗击西方葡萄牙殖民者“佛朗机”入侵的要臣,也是引进西方先进武器:“佛朗机铳”并进行大规模推广使用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29.
法家学派在时间上有前期、后期之分,在地域上有齐法家和三晋法家之分。商鞅是前期法家名代表人物,其法学理论典型地体现于社会终极理想之中。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可以划分为两大阶段:首先是法治化社会,以法治国,在社会高度法治化基础之上,人类有望进入其理想化阶段——道德自律社会。法的力量由中心退居边缘,伦理道德价值体系开始由边缘走向中心,道德价值体系成为人类社会最高原则。从“法治”到“德治”,这是商鞅法学理论的逻辑过程,也是商鞅法学理论的全部内涵。  相似文献   
30.
对“上博竹书”的研究,无疑已成为当前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课题。我们便随处可见专家学者们对这部竹书的品头论足与考订释读。然而,从总体上看,人们对它的基本认识和看法却并不一致。仅就这部“竹书”的主体内容而言,有人称它是“《孔子诗论》”;还有人称之为“古《诗序》”,进而认为,所谓“《孔子诗论》”的说法并不妥当。于是,争论日起,尚未止息。本文认为,这种有关称谓的争辩是无畏的,因为比此更必要也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搞清楚孔子这部“竹书”所要表达的思想和道理。本文以所谓“诗言志”与“诗无隐志”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经过研究认为,这个思想和道理就在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的“中庸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