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1篇
  免费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麦积山5号窟,名日“牛儿堂”。中间龛门前有一摩醯首罗天,站在一只卧着的牛犊身上。这个牛儿,塑造得相当动人:圆圆的眼睛,顽皮地注视前方,脚虽盘曲着,却似乎要跃起的样子,松弛的颈上垂着的皮,也像在动着。不仅身形姿态具备了牛的一般特征,最出色的是把一只牛犊所具有的稚气和活泼表现出来了。当地乡民称之为“金蹄银角铁牛犊”。  相似文献   
182.
麦枳山石窟收藏有大量经卷书、碑碣拓片、造像、壁画、陶瓷、青铜、书法、绘画、玉器、雕版等各类物2000余件,它们从不同角度记录和反映了麦积山石窟的历史沿革、时代变迁、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为我们探寻和了解麦积山石窟的繁荣与兴衰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83.
纳木错的湖水蓝得让人心醉,纳木错的传说多如草原上的邦锦花朵……凡到过这里的人,都会一辈子心驰神往,终身难忘。纳木错,迷人的天湖!纳木错,令您的思念轮回到天国的圣湖! 纳木错真美 “纳木错”为藏语称谓,“纳本”意为“天”,“错”为“湖”,意为“天湖”;蒙语和满语均为“腾格里海”,意思相同。其海拔高度为4718米,最深处为33米,东西长70公里,南北宽为30公里,而积约1920平方公里。当您站在湖畔远眺时,湖与天浑然一体,既有湖的秀美,又具海的伟俊。  相似文献   
184.
离开青藏公路穿过当雄县城向北驶去是一条隐隐约约伸向娜根拉山谷的驮队古道。在过去的岁月里,年年都有成千上万的牦牛驮队组成上百方阵前往盐湖驮盐。如今,已经萧条的古道上再也难以听到驮盐人撼人心魄的吆喝声和哨声,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寂静、崎岖的简易公路把游人们引向念青唐拉山脉的娜根拉山口。 站在娜根拉山口、向北眺望,前方有念青唐古拉山脉主峰——唐拉雅秀和世界第一大咸水湖——纳木错。“纳木错”是藏语,意思是天湖,对湖面海拔4700米  相似文献   
185.
186.
李超 《文史天地》2003,(1):14-16
赵朴初先生是中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他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宗教和平委员会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他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作家和诗人,对中国古典文学有十分深入的研究,在诗、词、曲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造诣。他的诗、词、曲,不少名篇在国内外广泛传诵。他还是书法大师,曾被选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他的书法作品,俊朗神秀,在书法界久负盛名,全国很多著名的佛教寺庙,都有他题写的寺名或楹联。  相似文献   
187.
188.
张煜 《古籍研究》2003,(3):83-86,131
王安石与佛教的关系,大体可以分作两个时期来谈。一是推行变法时期,他积极地从佛教中吸取精华来充实他的学术体系,终于使得他的思想在宋代乃至整个中国学术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一是晚年罢相退居金陵时期,他以佛教作为自己心灵的抚慰,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前一  相似文献   
189.
近代中国佛教史上,一个很引人注意的现象是晚清民初的唯识学复兴。唯识学复兴与中国已佚古唯识学典籍从日本传回有关,没有杨文会与日本南条文雄的联系,就没有这批典籍反传中国,没有这批唯识典籍,也不会有后来佛学取向的变化。不过,探究更深层的历史原因,则应该看到这与中国当时面临的危机有关。当时,西洋科学与哲学思想挟"进步"、"富强"之势影响东亚,中国士人与中国佛教必须回应西洋的科学与哲学,佛教必须拿出一些足以证明自己既比西方文化更适合于科学与技术、政治与经济的发展,又比西方基督教更适合拯救东方人的心灵的思想来,因而日本反传中国的唯识典籍,恰好给中国的知识界与佛教界提供了佛教对西洋科学与哲学回应和理解的资源,这使得佛教在晚清民初的中国思想世界中,竟然成为理解各种外来新思想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190.
公元4-5世纪是龟兹佛教的一个兴盛时期,具体表现在有很多著名的地面寺院的修建以及石窟的开凿,而且有些寺院在此之前就已经存在。石窟方面,尤其是大像窟的开凿,更使龟兹佛教艺术达到了一个高峰。另外,这一时期方形窟和中心柱窟都有开凿,而且在绘画上一开始就呈现出相当成熟的绘画技法,出现两种画风并存的局面。龟兹佛教的兴盛与末法思想在当地流行有关,由于贵霜王朝境内佛教的衰落,导致东来的高僧在龟兹停留并传播佛法。佛教得到龟兹王室的大力支持,国王以转轮王的角色出现,护持佛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