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6篇
  免费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东艺 《中华遗产》2007,(6):146-147
中国的佛教造像主要可分为汉传、藏传两大体系,其中藏传佛教艺术创始于7世纪,随着尼泊尔赤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的先后入藏,作为佛教重要象征的佛像及佛教艺术也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传入了西藏。经过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藏传佛教造  相似文献   
132.
阴山 《中华遗产》2007,(5):48-53
建设和谐社会的构想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的文化。佛教寺院不只是烧香的地方,不能只单单把佛教看作一种宗教,还应该知道它也是一种文化。我们不能丢掉我们的信仰传统,一个民族的根是不能动摇的。——心澄法师语录  相似文献   
133.
石宝琇 《中华遗产》2007,(6):118-133
在藏区,热贡艺术是活着的艺术,它和藏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热贡,几乎人人都能绘画雕塑,家家都以艺术为业。村中的任何一座寺院子,都有艺术品陈列;任何一座寺院,都荟萃了佛教艺术的精华。在殿堂和民居的内外,精美的砖木雕刻装饰,色彩鲜丽的壁画和唐卡,形象逼真的佛、神、塑像,都足以吸引人驻足细赏。然而,我们对这群钻研佛教艺术的人却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134.
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我国之后,经过数百年发展,在南北朝时期已成为我国民众的一种普遍信仰,佛教文化的发展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艺术瑰宝。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王朝频迭的时代,社会动荡,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人们纷纷寻求精神寄托,佛教得到迅速发展,与我国的道、儒二教并驾齐驱。南北朝时期的惠民县素有“燕津门户”之美誉,交通便利,政治地位显要,是佛教活动的重要地带。从南北朝到唐朝时期,虽历经三次较大的灭佛运动,但由于佛教倡导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拒绝奢华和浪费,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故在当时民众中仍然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5.
本文在占有大量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对麦积山石窟的开凿年代,开窟后在一千六百多年间所经历的演变过程;麦积山石窟从北魏到明清各个时代造像发展变化的差异,石窟雕塑艺术的四大特点等等,都进行了较为详细、深刻的论述,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6.
山东青州龙兴寺佛造像毁于宋徽宗宣和元年 (公元 1119年 )废佛改道的诏令下达以后 ,佛造像窖藏系龙兴寺佛教徒集中收藏。  相似文献   
137.
元明清时期的敦煌佛教虽趋衰微 ,但也有所发展 ,明代对敦煌无有效管理 ,其佛教发展几为空白 ,本文主要是探讨元、清两代敦煌佛教的发展情况及特点。元清两代 ,由于统治阶级热心倡佛 ,促进了敦煌佛教的发展 ,主要表现为继续在敦煌开凿、重修洞窟。由于佛教的发展 ,吸引了大批佛教信士来敦煌礼佛、进香许愿 ,做佛教功德 ,使敦煌佛教日益渗入中下层民众的生活 ,大大加深了其世俗化程度  相似文献   
138.
西魏莫高窟第285窟是以禅观为主兼顾供养的石窟,该窟图像不仅反映出禅观在弥勒信仰中的重要作用,亦对“观无量寿佛法”“念七佛品”“观修五悔”以及“法华三昧观法”等观修内容予以具体呈现,还兼顾到供养人的信仰需求,展示出禅修与供养在图像层面的互通性以及互动关系。这些图像的有效融合有赖于佛教图像特殊的叙事策略,即通过连缀、杂糅和套嵌等手法促使各形象和情节构建出主旨明确的叙事逻辑,为佛教图像的思想解读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39.
中国早期佛教考古是指从佛教正式传入的东汉至两晋时期的佛教考古。这一时期的佛教遗存发现相对较少,有些佛教遗物在形态和性质上较为模糊,不易辨识,但它们对研究佛教如何进入中国及进入中国后的早期历史表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直到近年,学者们对中国境内发现的早期佛教遗存的性质、时代、分期、艺术风格、传入路径等开展了大量研究,相关成果对认识东汉至两晋时期的佛教历史文化具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0.
New Books     
“A Forum on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Ti-bet in the 21st Century”This is one of the series books entitled“Selected Theses onTibetan Social,Economic and Cultural Studies”More than 20 theses concerning social development of Tibetwere included in this book.It consists of four parts:—the increase of income of Tibetan farmers and herdsmen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mparatively well-off society in Tibet;—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Tibe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