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9篇
  免费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228篇
  2013年   244篇
  2012年   225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旅游纵览》2007,(3):39-39
<正>普宁寺位于河北承德市区北部,是乾隆皇帝在承德营建的第一座寺庙。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占地33000平方米,建筑形式为汉藏结合式寺庙,规模宏大,体系完整,在承德外八庙建筑群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2.
《旅游纵览》2007,(8):88-88
<正>普宁寺位于河北承德市区北部,是乾隆皇帝在承德营建的第一座寺庙。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占地33000平方米,建筑形式为汉藏结合式寺庙,规模宏大,体系完整,在承德外八庙建筑群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寺内供奉的金漆木雕大佛通高为27.21米,1999年入选吉尼斯世界记录,堪称世界佛教艺术和雕塑艺术的瑰宝。普宁寺现已发展为一个享誉中外的著名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63.
《旅游纵览》2007,(11):88-88
<正>普宁寺位于河北承德市区北部,是乾隆皇帝在承德营建的第一座寺庙。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占地33000平方米,建筑形式为汉藏结合式寺庙,规模宏大,体系完整,在承德外八庙建筑群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寺内供奉的金漆木雕大佛  相似文献   
64.
高句丽民族及其政权长期生活在汉玄菟郡、乐浪郡、辽东郡的广大地区,接受汉晋以来中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影响。他们由最初信奉儒教,逐渐接受佛教、道教,在高句丽后期形成了“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格局。随着高句丽统治中心的南移,高句丽的影响也扩大到新罗和百济,使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在朝鲜半岛深入传播,并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5.
简讯八则     
《收藏家》2007,(9):94-94
吴一峰百年诞辰画展在京举办吴一峰(1907-1998年),浙江平湖人,早年求学于上海美专。1932年随黄宾虹入蜀讲学,因迷恋巴山蜀水的奇丽壮美,乃留居成都。60年来,足迹踏遍云贵川三省,将西南风光尽收笔底,创作了大量风格鲜明的写实山水画作品,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下了珍贵的一页,得到众多师友如黄宾虹、  相似文献   
66.
长寿三尊图     
长寿三尊图常见于藏传佛教寺院殿堂和民间居家经堂的壁画.唐卡、雕塑中。画面布局一般以长寿佛为中央主尊,左下是白度母,右下是尊胜佛母。三尊佛像供奉在一起被认为是福、寿、吉祥的象征,故深受藏族人民的喜爱。  相似文献   
67.
沧海桑田,在历史上名赫一时的人物,经岁月的淘洗渐渐地变淡发白。探寻究里,或因其大名显而不"赫",或因显赫的范围褊狭,或因区域的阻隔,或因某些复杂的人文因素而日益销声匿迹。然名似销,而迹未匿者不乏其人。"天上  相似文献   
68.
李怀平  李春兰 《文物世界》2007,(5):34-35,37
山西沁县南涅水石刻历经北魏、北齐、隋、唐、五代十国、宋等六个朝代,一直延续至北宋天圣九年,至今已有1500年历史了。石刻内容集中表现了佛教人物、佛传故事、佛教经律、佛教文化艺术及崇佛故事等;形式上可分为塔形造像、个体造像、文字造像碑及刻像石四大类型。品种繁多,可组合移动,造像塔下大上小逐渐收分,五节七节叠垒成方柱形,单体造像多分为佛、菩萨、罗汉,形制不同于云冈和龙门石窟。  相似文献   
69.
佛教石窟雕塑、宫苑雕刻和陵墓雕塑构成了中国宗教古典雕塑的三大支系。陵墓石刻的初兴要追溯到秦或更早的年代,大约在中国封建君主登上历  相似文献   
70.
陕北、晋西北南流黄河两岸出土青铜器遗存的组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陕北、晋西北的南流黄河两岸地区相继出土了数量较多的青铜器。由于在这些青铜器遗存中既有典型的中原式青铜器,又有数量较多的北方系青铜器,所以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邹衡[1]、张长寿[2]、郑振香与陈志达[3]、戴应新[4]、刘军社[5]、吕智荣[6]、朱凤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