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2篇
  免费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佛教石窟雕塑、宫苑雕刻和陵墓雕塑构成了中国宗教古典雕塑的三大支系。陵墓石刻的初兴要追溯到秦或更早的年代,大约在中国封建君主登上历  相似文献   
42.
魏迎春 《敦煌学辑刊》2006,3(3):186-190
2006年7月2-3日,由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陕西师范大学佛教研究所和敦煌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敦煌佛教与禅宗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召开。来自北京、上海、福建、河南、河北、四川、陕西、宁夏、青海、新疆、甘肃11个省市区的代表70余人应邀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43.
20世纪50年代以来,宁波地区两晋墓葬发掘已不下百座,通过对这些墓葬的分布状况、形制结构、营造方式、纪年铭刻、随葬器物、装饰风格等的分析,反映出该地区两晋墓葬的特点以及流行的丧葬习俗。  相似文献   
44.
文章通过对苴却砚设计流变中题材变换和审美意识的梳理,探究传统器物美学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对于传统工艺继承和革新的启发。通过对苴却砚的历史溯源,概述其发展及现状,分析和总结苴却砚从古至今图案设计中的题材流变以及审美意识转向;探究传统器物的艺术文化内涵如何受到少数民族文化和时代主流文化两方面的影响,从而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在时代变迁中梳理了传统器物美学观的形成与发展,围绕道、器关系,分别从儒、道、释三个角度出发,分析苴却砚石文化中的传统审美意识。在新技术条件下,传统文化面对使用群体与对象的改变,亟需转型。  相似文献   
45.
赵静 《东方收藏》2023,(1):28-30
文章介绍了宣城市博物馆收藏的两件青瓷堆塑罐,初步分析它们所蕴含的内涵和意义,指出其对研究魏晋时期皖东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发展以及民间风俗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6.
盂县地区北朝佛教造像记中保留着不少地方佛教史料,学界对此关注较少.盂县交通便利,受到晋阳、平城等地的官方佛教影响,造像活动呈现出繁荣的景象.造像记中记载的供养者有平民、僧尼、官员和女性等,在心态、造像活动等方面表现出自身信仰特质;义邑团体造像数目超过个人,成员以造像为中心布置道场、举行法会等宗教仪式,也发挥了义邑的社会...  相似文献   
47.
有元一代,大量滇外人口涌入云南,当地居民开始大量接触、接受汉文化,还出现了一批僧徒出滇求学,与内地的文化交流致使云南文化由原来的少数民族文化为主转向汉文化为主,元代诗文中对这一变革有微观层面的反映。梳理元代涉滇诗文,可以看出变革的两个主要方面:一是由滇密占主流转变为滇密与汉传佛教并盛,二是儒学成为官方思想并兴起壮大。  相似文献   
48.
释迦牟尼舍弃王位,专心修道传法,为后世佛教僧人作出楷模.后世僧人效之,既出离世俗,则"不干世事,不作有为"(<洛阳伽蓝记>卷2).<遗教经>云:"持净戒者……不得参预世事,通致使命."<梵网经>甚至说"不得国王地上行,不得饮国王水."至于从军征战,尤为僧戒严禁,<梵网经>说"佛子不得军中往来."  相似文献   
49.
在南京市中心长江路边,坐落着一座古老的佛教庙宇——毗卢寺。庄严高大的殿堂伴随着晨钟暮鼓,吸引了无数的信徒与游客,在民国年间成为南京最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在抗战期间,毗卢寺也像南京城一样,蒙受了灾难与耻辱,同时也曾燃烧起抗日的火焰。  相似文献   
50.
2002年西安市考古研究所在西安市东郊马家沟发掘了一座墓,从墓志知为唐都刺史闫智夫妇合葬墓。该墓出土的一枚金背禽兽葡萄菱花镜是目前国内少有的一枚宝镜,其金背上各种高浮雕式的动物造型生动逼真、神态各异,动植物纹饰精细华美,工艺精湛娴熟,当属出土器物中的罕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