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袁鹰 《炎黄春秋》2001,(5):34-37
赵朴初大师龙年5月21日仙逝后,人们都怀着沉甸甸的情思传诵他那有如佛家偈语的遗言。三年多前的1996年10月他久病之后,就在病房中从容写下那八句:  相似文献   
12.
沈跃春 《安徽史学》2004,(4):109-110
黄志强教授的<佛家逻辑比较研究>(香港新风出版社2002年11月出版),是一部系统研究佛家逻辑的学术专著.该书是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佛教逻辑的现代研究"的重要成果.在因明研究中,作者坚持历史分析、实事求是和比较研究相统一的原则,摒弃陈见,大胆探索,提出了许多启人颖思的新观点、新思想和新方法.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说,作者的许多观点富有创见,值得因明研究者予以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3.
唐代隐逸兴盛成因的社会学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霞 《史学月刊》2005,(2):105-110
唐代隐逸兴盛的成因对把握唐代隐逸的特质、风貌及其与唐诗的关系意义重大。这一风尚的盛行与唐代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和思想文化密切相关。政治上 ,唐代帝王对隐士优渥褒扬是刺激唐代隐逸发展的强大动力。科举制度方面 ,士子科举落第、仕途的挫折、中晚唐科场的流弊以及高隐制举的设立都使唐人的隐逸行为较前代变得更为频繁。从思想文化方面看 ,带有传统隐士色彩的隐居习道风气的盛行使唐代道教徒式的隐士大大增加 ;佛家遁迹山林的修行方式、清静超脱的人生境界也吸引着唐代文人奔趋山林。从经济基础看 ,唐代日益普及的私家园林 ,成为唐人实践仕隐两兼、满足其恬淡的隐逸情怀的理想境地 ,并构成唐人践履隐逸、满足其优游于出处进退的三径之资  相似文献   
14.
<正>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去了北岳恒山的悬空寺,看到这个国内外罕见的高空古建筑奇观,心灵为之震撼。悬空寺原名“玄空阁”,是取道家之“玄”,佛家之“空”,形貌楼阁而得名,后称悬空寺。是因“悬”与“玄”的谐音,以及寺院像悬挂在半崖之上,习惯地称作悬空寺。  相似文献   
15.
净瓶     
李智英 《收藏家》2011,(8):34-39
净瓶,梵语军持,又作君持、军迟、捃稚迦等,指以陶瓷或金属等材料制造,用以容水供饮用或洗濯的器皿,是比丘十八物之一。在佛家世界,出家后受过具足戒的男性僧侣叫比丘。比丘游历四方,研习佛法,靠乞食为生。按照佛家规定,大乘比丘游方时必须要随身携带十八种用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