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19篇
  免费   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486篇
  2013年   532篇
  2012年   530篇
  2011年   433篇
  2010年   363篇
  2009年   347篇
  2008年   367篇
  2007年   285篇
  2006年   295篇
  2005年   204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218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941.
托勒密埃及专营制度是托勒密王朝在埃及施行的一种极具特色的经济制度,它既继承了埃及传统因素,又引入了希腊因素,兼具了埃及与希腊特色.这种融合是托勒密王朝统治者根据自身的主客观因素做出的选择.一方面,统治者需要通过专营制度最大限度地谋取收益,以应对对外战争;另一方面,统治者在构建专营制度时既需要考虑马其顿—希腊人群体的利益,又需要考虑埃及本土祭司集团的影响,以维持国内政权的稳固.  相似文献   
942.
民俗文化是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基础、源头、先决条件。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数字民俗博物馆,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举措。在分析数字民俗博物馆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目前在建设方面存在的三类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资源整合、服务创新"是推进数字民俗博物馆建设的有效手段。最后从技术接受理论出发,分析得出三种数字民俗博物馆的推广策略,以期为数字民俗博物馆的建设和推广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43.
吕微 《民俗研究》2013,(3):18-33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中国并行地发生了两场后来彼此相遇的“后现代事件”,其一是发生于民间社会的“民俗复兴”,其二是发生在民间文学一民俗学界的“范式转换”,当二者终于因民间文学一民俗学的“田野研究”而直接照面,它们各自最初并不明确的实践意义就通过双方的对话而逐渐显现出来,即:“民俗复兴”是世界范围内的后现代语境中,普通民众借助政治意识形态对文化差异性的承认而不自觉地表达的争取自由、平等权利的普遍性要求;而民间文学一民俗学学科的“范式转换”则并非仅仅是后现代知识氛围中马林诺夫斯基式的从文本研究到语境研究的认识方法论转型,同时也是从对“个体的人”的遮蔽到对“人的自由”之祛蔽的必然性论证,因而是自觉地践行的先验论即实践目的论转向。由此“民俗复兴”与民间文学一民俗学“范式转换”之间共同的实践目的(意义),就合逻辑地推导出“公民社会”的“古典理想”这一“未完成的现代性方案”(哈贝马斯),而康德启蒙哲学的“自由”理念(作为判断力范型),则为“民俗复兴”在实践上的合法性,以及“民俗复兴”(作为经验事实)与“公民社会”(作为先验理想)之间的先天综合在理论上的合理性,提供了辩护的可能。  相似文献   
944.
张士闪 《民俗研究》2013,(3):F0002-F0002
本书由黄俊杰先生13篇论文集结而成,讨论的问题相当集中:关于东亚儒学经典诠释传统的探讨,和对中国思维方式尤其是对“身体”思维的研究。细细读来,犹如前朝故臣谈事论心,温雅沉实,余昧深长。余冠英视黄俊杰先生为海外“新儒学”的第三代代表人物,或许并非偶然。儒学传统之所以历经世变而能保持活力,不断创新,当然与历代儒者不断地出新解于陈编之中有关。这种对儒学的诠释与再诠释,构成了东亚思想史的重要现象之一。作者特别注意近千年来中国、日本、韩国、越南等地区儒者对儒家经典或概念之重新解释,如在德川以降日本特殊的时空脉络之中,整个日本社会都受到儒学文化的深巨影响,故近世日本汉学思想史上有所谓“和魂汉才”、“神儒一致”、“华夷变态”的讨论。这既显示出长时段的(跨越千年)、跨国界的(中日韩等东亚地区)思想史研究的宏阔视野的可贵,也在对东亚国家的文明演进模式与互动机制的探讨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优长,以此为基础对东亚思维方式与特质的研究就相当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945.
《民俗研究》2013,(1):160-160
《民俗研究》常设学术前沿、民俗史论、民间文学、田野报告、学术评论等栏目,并不定期开设各种专题栏目。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中国学术期刊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的要求,凡来稿务请按照下列规范并提供下列内容:一、篇名:要求同时提供中、英文。署名:作者需提供真实姓名。作者简介:置于篇首页地脚位置,包括姓名、工作单位、职称、地点、邮编。示例:赵××,××大学文学院教授(山东济南250100)。  相似文献   
946.
石婆婆     
《民俗研究》2013,(6):F0003-F0003
旧时鲁南苏北一带乡间,普遍存在一种名为“石婆婆”的灵石崇拜,尤以山村为盛。其形状大致有三:石片,上刻人形五官;石块,镌写避邪之语;石人,粗描人之轮廓。其他如山东青州、博兴地区,  相似文献   
947.
《中国地方志》2013,(3):61-62
胡浩泉在《黑龙江史志》2012年第24期撰文指出,志书对谚语的记述要系统反映出一个地方民间文化的整体特点,突出其民俗特色、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要处理好谚语入志的归类问题。目前出版的新编市、县志中,绝大部分都记载当地的谚语,但所归属的篇目、部类不尽相同,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1.归类到方言所属内容中。如《昌邑县志》,将谚语归类到方言篇中,设俗语、谚语、歇后语一章,三者内容并列进行记述;《青州市志》和《萧山县志》中将谚语归为方言章里的一节进行记述。  相似文献   
948.
客家传统聚落景观基因识别及其地学视角的解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景观基因理念,借助聚落形态学的方法,遵循地学中的内在唯一性、外在唯一性、局部唯一性和总体优势性等原则,可以从民居特征、布局形态、主体性公共建筑、参照性环境因子、客家装饰、建筑脸面、建筑色彩、墙头造型等方面识别出客家传统聚落的景观基因特征,这与客家传统聚落的自然环境、客家精神、传统观念、历史文化交融、社会氛围等地学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49.
菊花石砚     
张丽 《收藏家》2000,(2):17-25
我国传统的四大名砚为端、歙、洮河、澄泥,除此之外,还有极其丰富的石品被用来制砚,亦各具特色,精美异常,深受文人雅士的青睐,其中菊花石砚奇特美丽,堪称砚中一奇。菊花石砚基本砚式为自然随形,大部分利用天然形成的菊花石纹理,因材施艺略加琢磨而成。有的利用砚而空间雕刻松树、瓜果、残荷听雨、蝶恋霜菊、祥云龙凤等,有的雕成两个随形砚池,使宽大的砚面充实丰满,富有创意;还有的在墨池上加  相似文献   
950.
近年来,随着年鉴事业的快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年鉴界的竞争也将愈加激烈,竞争的重点已逐渐从传统狭义范围的年鉴推销,发展到在Internet中的信息推广、信息咨询并尝试进行有偿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