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0篇
  免费   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429篇
  2013年   462篇
  2012年   471篇
  2011年   372篇
  2010年   290篇
  2009年   282篇
  2008年   299篇
  2007年   225篇
  2006年   260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5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467号国务院令,颁布施行《地方志工作条例》(简称《条例》)。这是我国首次以法规的形式对地方志工作进行统一规范,标志着修志这一我国特有的、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优秀文化传统步入了法制化、规范化轨道。《条例》的制定和出台,是地方志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对保证地方志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关于“加强文化法制建设”和“要重视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立法工作”的精神。在当前全党全国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形势下,以科学的精神学习贯彻《条例》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要树立科学观念,提倡科学方法,要把学习贯彻好《条例》的最终成果,落实到结合实际情况把地方志事业纳入到各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992.
首先,我代表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向永宁县正式启动第二轮修志工作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永宁县委县政府对第二轮修志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地方志是全面系统记述一定区域内自然、社会和人文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代代相济,永不断章地编修地方志是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惟独中国的文明延续不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国历朝历代都有人编修地方志,而且至今保留多达8000余部,10万余卷,占现存古籍的十分之一。  相似文献   
993.
《大武口区军事志》在2006年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正式出版发行,这是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委、政府、武装部、驻大武口区部队和民兵预备役部队广大官兵政治生活上的一件大喜事,作为曾经战斗在贺兰山北段的我喜悦之情自不待言。由于工作的关系,笔者是较早拜读《大武口区军事志》的读者。《大武口区军事志》是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历史上第一部有关武备、军事的志书,宛如一幅波澜壮阔的军事历史画卷,填补了大武口区军事历史的空白,是一部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不可多得的乡土教材,也是宁夏军区、石嘴山军分区军事文化建设上的一项重大成果。掩卷闭目沉思,“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宋代抗金英雄岳飞这首《满江红》,引发笔者许多联想。深深感到大武口区党委、政府、人武部领导对编修军事志的重视,以及叶光杰等编写人员的精心编纂,体现了正副主编深厚的理论、文字功底和高度的敬业精神,对笔者是一个极好的教育。总的来看,《大武口区军事志》以其翔实可靠的资料,全面系统地记载了大武口地区军事的历史和现状,  相似文献   
994.
日本的影戏     
《成都文物》2006,(3):54-55
  相似文献   
995.
编纂地方志,是我国独有的优良文化传统,已延续两千多年。全国首轮省、市、县三级志书规划编纂6000余部,截至2005年,已出版5000余部。为保障地方志事业的健康发展,2006年5月18日,温家宝总理签署第467号国务院令公布了《地方志工作条例》,该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日前就条例的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相似文献   
996.
钮隽 《北京文史》2006,(2):46-48
凡属下锅煮熟之食品皆归入本篇。 苏造肉,猪肉、猪下水(肠、大肚、心、肝等)以酱汤煮炖,内加香料,其汤浓而不腻。吃时将肉等切碎,汤内煮“火烧”(吃时切成小块)。闻云,此种食品为清代王府之厨师苏姓所创制,后传入民间故名“苏造肉”。历年什刹海“荷花市场”中有专售此食者。约在20世纪40年代“东安市场”内“新泰和”饭馆曾兼售它,制者为一老翁,人称其“柯师父”,惜后继无人技乃失传。  相似文献   
997.
粤东大埔县湖寮地区的双坑村,虽是一个山村,但却是一个声名远播的地方。当地有一句俗语:“湖寮吴、蓝、罗,无奈双坑一姓何。”这句话隐含着两层含义,一是湖寮的吴、蓝、罗、黄等各姓虽为大姓,有钱有势,但其生产生活所需的水源主要来自双坑,如果居于双坑的何姓将水源断绝,则湖寮各姓就很难生存,因此湖寮的吴、蓝、罗等各姓,对双坑的何姓无可奈何;二是随着何姓势力的堀起,尤其是在同治、光绪年间何如璋、何士果父子先后考中进士,成为当时官场上炙手可热的人物,  相似文献   
998.
《成都文物》2006,(2):58-63
  相似文献   
999.
郑和七次下西洋所到达的地域,实施的措施,产生的影响及其在人类航海史上的地位,学人论述颇多,且一致肯定了郑和开创了中西交通史上的新局面,扩大了中西海上交通、海上贸易、海上文化交流的范围,推动了华侨向海外的迁移,促进了南洋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之间的团结和友谊等。对郑和下西洋产生的负面影响论及的较少。本文试图通过对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目的、其所到之处采取的措施,及郑和下西洋所产生的影响的分析,来客观阐述郑和下西洋所体现出的中华民族文化特质。以便我们以史为鉴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行反思,从中寻取其有价值的部分继承发扬。  相似文献   
1000.
蒙古人迁移从中国、伊朗和中亚俘获的工匠的政策导致了当时的丝绸文化交流。近年来,伏尔加、顿河流域的北高加索术赤·兀罗斯地区13-14世纪中叶的游牧贵族墓葬中出土了一批纺织品,通过对发现于诺沃巴甫洛夫斯基(Novopavlovsky)、朱赫塔(Djuhta)、凡尔勃费·老格(VerbovyLog)的纺织品的内容、结构、技法的分析,可以判断出其各自的艺术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