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正1998、2007和2010年,山西省夏县在基建和农业生产过程中先后发现了4座砖室墓(图一),其中有宋代纪年墓1座,金代墓3座,墓葬结构各具特色,现分别简报如下一、上牛宋墓1998年4月14日,水头镇上牛村村民在建房取土时破坏了一座砖室墓,夏县博物馆立即派人前往进行了清理。此墓位于上牛村中西部的一个西高东低的土台上,坐北向南,方向170度。墓室的东壁及顶部遭到了破坏,破坏后的墓顶最高处距现地表  相似文献   
42.
本文对宜城跑马堤墓地三座战国中期的墓葬所出仿铜陶礼器的制作工艺进行了考察和分析,认为陶礼器简化工艺、降低制作难度的理念与青铜器是一致的,而具体成形方式则采用陶器的制作方法。正是在东周楚地礼制普遍化的背景之下,陶礼器作为墓中陈设礼器而非实用器的性质使得它能够采用铜器的制作理念来达到简化工艺的目的。同时,本文还就制作工艺所反映的楚墓等级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制作工艺的规范性也是楚墓等级差异的表征之一。  相似文献   
43.
洛阳洛龙区关林庙宋代砖雕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0~11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洛龙区关林庙东南发掘了一座宋代墓葬,为一座仿木结构单室砖墓,由墓道、甬道和墓室三部分组成,已被盗扰。墓室呈八边形,墓壁有砖雕装饰,小型砖雕内容为孝子故事,共10件23幅,除一幅外,均有榜题;大型砖雕内容为散乐、备宴、杂剧等。这些砖雕质地坚硬,制作规整,表面无刀刻痕迹,人物线条圆润流畅,可能是将砖坯放入刻好的模子内成形。根据墓葬形制和砖雕内容,推断此墓的时代应为北宋晚期。  相似文献   
44.
山西是我国地上文物建筑保存最多的省份,境内木构建筑的种类风格繁纷,时代地域特征鲜明,有古建筑宝库之誉。其中晋东南元代建筑以古拙自  相似文献   
45.
杨睿 《中华遗产》2017,(3):48-61
凸者为榫,凹者为卯,凹凸拼扣,契合着古人太极阴阳的哲学观。数千年前已然诞生的榫卯,与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历史相伴始终,刚柔相济地组合成一种种构件,进而营造起美轮美奂的殿宇。匠心独运之中,又带来和谐、平衡之美感。  相似文献   
46.
古建筑彩画是用浓艳、厚重的矿物原料涂刷在建筑木构件上的一种装饰艺术,同时具有防腐作用,它伴随着木构建筑的发展而发展,至今已有两千余载的历史。由于传统技术人员老化、传统工艺退化、传统矿物质材料劣化等各种原因的影响,使得当下古建筑彩画保护修复行业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理念。彩画保护修复作为一项专业性、技术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必须由懂专业技术、熟悉修复原则要求的专业技术队伍来完成。  相似文献   
47.
王洁佳 《风景名胜》2020,(1):0013-0013
随着我国物质经济发展极大丰富,人们对于精神文明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在中国当下的文化创意产业中,仿古街区是一种对于文化资源进行有效转换和利用的方式。基于此,本文主要以成都市为例,通过分析其建筑特点、文化建构与商业运作,为其他仿古街区的建设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48.
从一个梦说起 蔚县的城墙,没有北面的城门。取而代之的是整个县城里最高大的建筑:玉皇阁。这个据说建于明代初年的木构建筑,已经古老得有些变形,在俯视众生时显得很沉默。午后一阵风吹来,阁的檐角上,铜铃骤响,脆呖明亮。  相似文献   
49.
成舸 《中华遗产》2012,(6):120-135
有人曾说,中国古代建筑就像一首由木头写就的诗歌,传唱着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也构建了一片绝美的建筑“森林”。只是,这“森林”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怕火。在千百年木构古建与火的博弈中,古人的智慧如何进发?谁又是最终的赢家?  相似文献   
50.
曹迎春 《文物春秋》2012,(5):11-14,25
中山国铸铁炉边发现的骨料,不是为铸铁增加含磷量或用作燃料,而应该是用来降低冶炼熔点的熔剂。中山王墓出土的木皮铁杖与《吕氏春秋》所载铁杖虽同名为"殳",但用途各异,一为步战之兵、礼仪之器,一为车战之兵、实战之器。中山国的半倒焰式馒头形陶窑并非独创,而是战国时期陶窑的流行式样。灵寿城出土的炊器陶在燕国考古中也有发现,并非中山所特有,另一种炊器陶则更具中山国特色。中山国的货币存在仿铸现象,但非民间仿铸,而应该是官方仿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