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合则兼美 离则俱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闲来读报,有则消息十分抢眼: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女尸“复活”了!怎么个“复活”?原来是运用“颅像复原法”,做出了这具女尸生前从小到老总计12张的花容月貌面相图,而且其复原的误差率,据称不会超过10%。  相似文献   
122.
《唐令·田令》的完整复原与今后均田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令·田令》的完整复原使我们对唐田令有了完整的认识 ,也使许多长期有争议的重大问题得以解决。如由此可确认有唐一代《田令》未做实质性修改 ;唐律令承认私田合法存在 ;《唐令·田令》既包括基本原则 ,也包括十分细致的实施细则。《田令》对民户各种应受田对象、应受田额等的规定 ,都很明确具体 ,无需《户部式》补充 ,更不容《户部式》进行变通。《唐令·田令》的完整复原给今后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今后要研究的不是均田制是否实行 ,而是均田制如何实行 ,主要按《田令》哪些条款施行。为此 ,就要研究各地原先的土地占有情况 ,政府是否有足够的闲置的官田、荒地可授。在介绍《田令》第 2条、第2 7条时 ,不应有所遗漏 ,这样才可以避免读者对《田令》与均田制产生误解  相似文献   
123.
124.
山海关历史悠久、名胜荟萃、风光绮丽、气候宜人,是历史文化名城和文物旅游胜地。  相似文献   
125.
近年来,不断看到和读到一些关于国歌往事的访谈与文章。但其中述及在“十年浩劫”中从禁唱国歌歌词,到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决定恢复原国歌歌词这一段历史曲折,大都语焉不详。而我倒认为这段史实不可或缺。今将我之所见所闻写出来,作为补遗,并借以寄托对陈登科先生逝世六周年的怀念。  相似文献   
126.
127.
梅花玉版笺是一种久负盛名的清代宫廷御用粉蜡笺。本研究通过多种检测方法对故宫博物院藏的一件白色梅花玉版笺的制作材料进行了科学分析:在透光摄影中观察到纸张表面施粉时的涂刷痕迹,涂刷工具宽度约为5 cm;三维视频显微镜显示纸张表面描金的泥金碎片宽度为0.8~12 μm;通过纤维分析发现此件梅花玉版笺为皮竹混料纸;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析纸张表面施粉为铅白颜料;通过大面积X射线荧光成像光谱仪对冰梅纹及钤印进行了面扫,结果显示钤印处主要元素为Hg、Fe、Ca;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仪检测结果显示冰梅纹所用为两种纯度不同的泥金。根据检测分析结果对梅花玉版笺的加工工艺进行了复原尝试,制作的复制样品与文物材质相同、外观相似。基于以上工艺流程结合各色粉蜡笺染料成分分析结果,可进一步尝试复原各色粉蜡笺与梅花玉版笺。  相似文献   
128.
胡文英 《收藏家》2023,(2):104-109
山西博物院藏北朝、宋元至明清各时代墓葬壁画近一千平方米,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其中,山西繁峙南关村墓葬壁画在保护修复过程中,因当时技术局限未能复原墓葬环境中的圆形墓室结构。本文,在壁画实物考察的基础上,搜集相关图像与文献资料采用先进的结构复原技术对其做实践性墓室结构复原探索研究,以期在补充壁画缺失文物信息的同时,为今后同类文物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9.
隋文帝杨坚在首都大兴城建造舍利塔,他要求绘制统一图样,同时在全国80个州开工建塔。舍利塔共分三次建造,计113座。时至今日,没有一座塔保存下来。据分析,这些塔全部是木塔。目前在国内许多地区发现建塔之碑,笔者据此推测研究了塔的原状。  相似文献   
130.
朱开沟遗址位于内蒙古中南部,包含龙山时代晚期至早期青铜时代的文化遗存。以往研究主要针对年代序列和文化因素的分析,而通过总结房址特征、复原房屋结构和建造过程,重新研究该遗址的房址材料,根据建筑工序和功能的区别,可将朱开沟遗址的房址分为用于制作手工业制品、集会或承担宗教功能的公用建筑和承担日常起居的私人建筑两类。另外,房址形态的演变是基于人们对于环境、经济和社会方面变化的适应行为。对朱开沟遗址的发展所受到的不断变化的自然及文化背景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