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湖北盘龙城遗址群商代墓葬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刚 《四川文物》2005,(3):27-34
本通过对盘龙城遗址群商代墓葬出土器物的形制分析,结合随葬器物组合,把这些墓葬分为四期。通过对这批墓葬的等级划分和化因素分析,从而讨论了其人群构成及其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32.
33.
《山茶》2009,(12):172-172
传说黄帝的曾孙帝喾时代.“有畜狗,其毛五彩,名曰盘瓠”。因平叛吴将军之功.娶得帝喾之女。盘瓠死后,”其后滋蔓.号曰蛮夷”。这个故事在我国南方瑶、苗、黎族中广为流传。盘瓠就是瑶族的祖先盘王。  相似文献   
34.
依据盘龙城王家嘴遗址地层之间的叠压和各遗址器物之间的演变关系,该遗址中的第一期应以原报告中的城垣和城门叠压或打破的第一期文化遗存为代表;第二期应以原报告中的城垣和城门叠压或打破的第二期、王家嘴遗址第一和第二期、李家嘴第二期和杨家嘴第二期墓葬为代表;第三期应以原报告中的城垣和城门叠压或打破的第三期、王家嘴遗址第三期、杨家湾第三期和杨家嘴第三期文化遗存为代表。其中,第一期和第二期之间应有缺环,而第二期和第三期之间应是连续发展的。其第一期和第三期的相对年代应分别与二里头文化第三期和二里岗下层一期偏晚的年代相当,第二期文化遗存的年代应晚于二里岗H9而稍早于H17,即稍晚于二里岗下层一期偏早。相应地,其第一期文化的性质应属南下的夏文化,而第二和第三期文化遗存则应属于南下的早商文化。  相似文献   
35.
盘龙蛰伏于长江北岸,古城雄踞于滠口南端;隔府河而望市区,近咫尺而接汉口,西毗云梦古泽,东邻武湖烟涨,南眺白云黄鹤,北枕大别山麓。龙腾武汉,城崛黄陂。  相似文献   
36.
盘龙城赋     
殷商遗址,福地龙城。一朝出土,力能击浪冲波,千载埋珠,善自韬光养晦。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剑气;中延津之焰。甲骨碑,字字行行皆锦绣。青铜玉器,般般件件尽玲珑。手工作坊,推进农业发展。新都美市,开来经济繁荣。帝殿皇宫,瞻殷商之建筑。前朝后寝.演社会之变迁。有贵族,有农奴,出现剥削和压迫。分阶层,分等级,才有富贵与贫穷。转壑填  相似文献   
37.
《文物》1998年第9期发表了《长清仙人台五号墓发掘简报》。五号墓为春秋时期Shi国贵族墓葬,墓主为一成年女性。其随葬器物中有一自铭盘,据铭文内容,此盘可名为《Shi公典盘》,简报中附有器形及铭拓。同期又载方辉先生文《Shi公典盘铭考释》,笔者在读过简报和方文  相似文献   
38.
江柳 《风景名胜》2016,(2):141-149
怀石料理,其起源众说纷纭. 有说最早是从日本京都的寺庙中传出来,修行中的僧人清心少食,为了抵挡生理上的饥饿难耐,将温暖的石头抱在怀中暖胃,因此有了“怀石”之名.而追求清淡雅致、自然原味也成为怀石料理的精髓,进而演变为一套精致讲究的料理,从食材、器皿、摆盘都充满平和的禅意.  相似文献   
39.
战国时期的鸟柱盘和筒形器是一类极具地方特色的器物,本文在对其进行类型学和年代学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就其分布地域、起源、功能以及象征意义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40.
这里与想像中干旱少雨的多数非洲国家大不一样,不只有旖旎的风光,还有灿烂的文化:非洲最后的原始部落,神秘的唇盘族;地球上最热的Denakil沙漠,人迹罕至的Erta Ale活火山;有着外星球一样奇异地貌的"末日战场"Dallol地区;还有号称非洲的耶路撒冷宗教圣地拉里贝拉,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独石教堂……生活在这里的埃塞人民,虽然身处贫困,疾病和饥饿的环境,但从他们纯净的眼神中丝毫看不到悲哀与抱怨,我们一次次被他们的坚强与乐观所打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