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翟霖林 《文博》2013,(4):29-35
近年来的考古材料显示,泾水中游地区是渭水流域仰韶文化分布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其文化面貌与关中地区主体保持了一致。从仰韶文化中期开始,该区域在房址、窑址及陶器等方面出现了一些与关中地区不同的特征;到仰韶文化晚期,该区域的地方性特征更加明显,这不仅与当地相对独立的发展有关,也与泾水上游、中游地区的文化交流有关。  相似文献   
92.
通过对碾子坡遗址地层关系的分析,并将出土器物与关中地区已知的典型遗址进行比较,认为遗址地层中的仰韶文化遗存并不单纯,而是包含了属于早期、中期等不同时期的遗存.原报告将碾子坡遗址仰韶文化遗存笼统地确定为“东庄村类型晚期”的结论,不符合关中地区已经建立的年代序列,因而也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93.
上井沟龙王庙位于河北省涿鹿县栾庄乡上井沟村。正殿内的北、东、西三壁现存有壁画,面积约27平方米,主要描绘龙王出巡降雨、洒甘露于人间的情景,其绘画笔法工整,色彩绚丽,人物生动,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特色和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其绘制时间应在清代中晚期。  相似文献   
94.
《中华遗产》2010,(3):10-10
在大多数人看来,古人因交通不畅,活动范围受到了限制,交往能力普遍偏弱。“事实上,这种观点根本站不住脚,”红山文化研究专家雷广臻说,“根据红山文化与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产生的文化现象表明,古人不仅迁徙速度快,而且活动范围大,交往频繁,大大超过今人的估计。”  相似文献   
95.
石川遗址,位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马关乡石川村东北山前二级台地上,2008年8月文物普查时发现。此处地处石川河上游干流的夹角地带,靠近水源。遗址所处位置避风向阳,地势平坦.呈倒三角形。该遗址的采集物较多,文化内涵较为丰富。发现灰层,长约100米,厚约1.5~2.5米。在灰层中夹杂有篮纹、绳纹、刻划纹夹砂陶片和泥质陶片,并发现大量彩陶,还有少量灰陶.采集物有器物口沿和器底,可辨器形有敛口钵、深腹罐、盆、瓶等.还发现有石器。遗址东西约250米,南北约300米,时代为仰南北约300米,时代为仰韶文化晚期到齐家文化。(照1)  相似文献   
96.
中国考古学 起自仰韶村——从仰韶开始的中国考古启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线的中国现代考古学,其起始阶段,有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分别是1895年、1921年、1926年、1928年。这几个年份,各有其重要意义。1895年,日本学者鸟居龙藏在辽东半岛开展田野调查,这是中国土地上第一次以考古研究为目的的田野活动。1921年,瑞典学者安特生先后发掘了辽宁锦西沙锅屯遗址和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揭开了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序幕。  相似文献   
97.
"仰韶文化"首次由安特生在仰韶村发现后,经过调查、发掘,他将以仰韶村为代表的一类遗存称之为"仰韶期"。从此"仰韶文化"成为中国新石器研究的热点。新中国成立后发现的大量新石器遗存都被冠以仰韶文化。1980年代,部分学者提出"仰韶时期"这一概念,其时间跨度大约为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将此前在"仰韶文化"这一概念下的"仰韶文化诸类型"称之为文化,如后冈一期文化、庙底沟文化、半坡文化等。本文仍采用"仰韶文化"这一概念来泛指此前被称之为仰韶文化的诸多遗存。经过几十年的调查、发  相似文献   
98.
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仰韶时代,遍布在中华大地上的考古学文化,宛如一个巨大的重瓣花朵:位于花心位置的是仰韶文化;花心之外,从内到外,分布着两重花瓣:第一重花瓣分别是仰韶文化东部的大汶口文化、东北方向的红山文化、北部的海生不浪文化,西部的马家窑文化、南部的大溪文化及其后裔屈家岭文化,东南的马家浜文化及其后裔崧泽文化;第二重花瓣至少有东南方向的台湾大坌坑文化、西南方向的卡若文化、东北方向的新开流文化等。我们不妨把这一巨大的重瓣花朵视为一幅辽阔的仰韶地图。  相似文献   
99.
"灰坑"本身只是考古学上的一个方便术语,现在常用英文字母"H"表示,用于指称遗址中填充有文化堆积的坑状遗迹。作为一种遗迹现象,其在现代中国考古学肇始之初,已经在田野考古中辨识出来,即为学界所认识。从安特生的"pocket"(袋形坑)的初次提出,到最终形成"灰坑"这一学术概念并被国内学术界接受,期间经历了不算很短的过程。灰坑一名演变的始末,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代考古学在传入中国之后并逐步中国化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00.
引言 在世界范围内,黄河流域是史前彩陶的发祥地之一。以关中、晋南、豫西一带为中心的河南、陕西、山西、河北南部、甘肃东部是仰韶文化彩陶发生发展的主要地区。仰韶文化彩陶是考古界最早发现的彩陶之一,这些多姿多彩的器物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更为后世提供了探求远古信息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