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2005年12月至2006年1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三门峡市南家庄遗址进行了调查与试掘,发现仰韶、二里头、宋代文化遗存,尤以二里头文化遗存最为丰富,出土陶、石、骨、蚌、玉器等遗物,为了解三门峡地区仰韶与二里头文化时期的文化面貌提供了较丰富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82.
杨真真 《东方收藏》2022,(10):19-21
为了解邵窑遗址出土的仰韶文化彩陶样品的形貌及其化学成分,我们使用超景深三维显微镜、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对彩陶样品的黑色颜料、陶衣及陶胎进行微观形貌和元素含量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黑色颜料主要为铁的氧化物和锰的氧化物;陶衣细腻且含铁量高,可能是古代陶工对黏土进行了加工处理。本文对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彩陶颜料、陶衣及陶胎的元素研究,旨在为进一步探究史前时期不同文化彩陶颜料成分的科学分析及彩陶的保护修复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3.
本研究通过对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哈巴其拉遗址出土的炉渣、矿石等矿冶遗物的系统科学分析,为考古发掘提供了更为详细的矿冶文化内涵解读。初步梳理了该遗址所代表的喜鹊沟类型人群在有色金属手工业生产方面的技术特点。研究结合区域内矿冶考古成果及地质矿产信息,从矿冶技术遗产的角度对辽西地区大兴安岭南端多金属矿带的青铜文化进行了探讨。初步判断该遗址所反映的矿冶技术面貌由于受到夏家店下层文化锡青铜冶金技术影响而单独进行了锡金属的冶炼活动。在对多金属矿冶炼获得青铜的同时,还可能对矿石中的锡石进行了分离,这种技术的产生可能与锡石矿源短缺及外部锡料资源需求的增大有关。  相似文献   
84.
对于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墓葬的基础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埋葬方式研究;且较多地关注于埋葬姿势的解读,但埋葬姿势与埋葬方式并不是一个对等的概念。本文通过对半坡类型单人葬人骨埋藏特征与形成原因以及埋葬过程方面的分析,认为在半坡类型单人葬中二次扰乱葬是普遍存在的,这对于研究仰韶文化墓葬埋葬方式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5.
正语言文字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而是在人类生活中,几乎同时同步,由无形到有形,从无声到有声,历经长期的交流磨合,逐渐演变而成。由于族群众多而形成多元的格局。汉字"俗称"方块字"。其字形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良渚文化玉的造型。从岩画到陶文到玉器刻符,虽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词句,却为后来文字的形成作了铺垫,或者说,中国  相似文献   
86.
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地层、出土陶器及其纹饰等的比较分析,得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大司空村类型可以分出早晚两个阶段,它的源头应该在冀中地区钓鱼台类型中寻找,后岗类型与大司空村类型是仰韶文化紧密联系而又共同发展的两个地方类型.  相似文献   
87.
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许昌市文物工作队于2006年4月至11月对长葛山孔遗址进行发掘,发现战国时期的井、灰坑等,汉代的残房基、井和墓等,唐代的沟、窑和墓葬,宋代的路、沟、灰坑、墓等遗迹。  相似文献   
88.
仰韶文化半坡与庙底沟两类遗存是平行发展关系,还是前后发展关系,是学术界长期争议的重要问题之一。反映在彩陶纹样方面,问题的焦点集中在半坡类鱼纹和庙底沟类花卉纹研究上。表面看来,这是两类完全不同的纹样,二者之间不可能存在承袭关系。但实际上,鱼纹和花卉类纹样之间并没有天然的鸿沟,而是有着密切的演变关系。本文从仰韶文化鱼纹的时空演变入手,对庙底沟期彩陶的起源再做探讨,进而认为仰韶文化半坡期与庙底沟期是同一文化前后相继的两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9.
高粱(Sorghum bicolor)是禾本科植物的一个种,是非洲特有的植物并最早在乍得-苏丹地区得以驯化[1]。中国史前时期是否存在高粱一直是一桩疑案。很多争论是基于对古文献中若干文字是否为高粱的诠释,但也有10余处考古遗址确曾报道发现高粱遗存,年代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唐代[2]  相似文献   
90.
庙底沟时代与“早期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建业 《考古》2012,(3):59-69,109
仰韶文化东庄—庙底沟类型时期,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考古学文化首次交融联系形成以中原为核心的文化共同体,这个文化共同体所处的新时代即为庙底沟时代。总体来看,庙底沟时代是在公元前4000年前后仰韶文化东庄—庙底沟类型对外强力扩张影响下形成的,其到来标志着"早期中国文化圈"或文化上"早期中国"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