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9 毫秒
41.
说“妖”:明代中晚期社会与文化的异动及其妖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中晚期,是一个极具变化的时代,社会与文化呈现出诸多转向的迹象。面对如此巨大变动的挑战,势必引发生活在这一时代知识人的回应,甚至不乏惊诧之感,将诸如此类的变动视为家庭的不祥之相和社会的"大怪"。在正统人士看来,明代中晚期堪称"妖魔化"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妖人"辈出,"妖言"四起,"妖物"勃兴,"妖事"频出,却又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晚明社会与文化的基本风貌。  相似文献   
42.
王蔚波 《收藏家》2010,(4):17-22
商代是中国青铜器的核心时期。商代晚期,即殷墟文化期,青铜器装饰最为发达,内容和种类丰富多彩,繁缛富丽,动物和神怪主题得到了空前发展,成为古代装饰艺术的典范。这一时期的虎形铜雕在河南安阳殷墟、四川广汉三星堆及江西新干大洋洲等地,已有不少出土和发现。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青铜器,是商代晚期的代表作,不仅品类较全、形式  相似文献   
43.
《西安尤家庄秦墓》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编著,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08年8月出版发行。本书正文341页,彩色图版12页,黑白图版56页,定价160元。  相似文献   
44.
中国古代文明是一种农业社会文明。早期中国有东南的水稻和西北的粟黍两个农业起源与发展中心,而且水稻农业不断传播、扩张与发展的势头一直持续不断。但是由于黄土高原及其周边地带粟黍农业开发较早,开发程度相对较高,小农经济特色较为鲜明,很早就形成了较为庞大的人口规模和聚落组织。因此以仰韶文化为代表的粟黍农业社会反而奠定了早期华夏文明的经济基础和凝聚核心,更多地影响了早期中国文明的形成方式、演变路向与一些关键的特征。  相似文献   
45.
走进上海博物馆陶瓷陈列厅,展柜里一件件历朝历代精美的陶瓷器,展示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展台上有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出土的距今约8800年的早期陶片;有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出土的距今约6800年的灰陶器,有仰韶文化繁盛时期的代表陕西半坡型彩陶器;还有上海本土发现的距今5500年  相似文献   
46.
为迎接“仰韶文化发现一百周年”“中国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2020年12月4日,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华夏考古编辑部主办,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的“华夏考古学术论坛(三门峡?2020)”在三门峡市举办。  相似文献   
47.
李萌 《文博》2023,(3):40-49
本文以中原地区发现的仰韶文化晚期房址为研究对象,通过与周邻地区仰韶文化晚期及本地区仰韶文化中期房址作比较,对中原地区仰韶文化晚期房址在空间分布、形态特征、规模与功能、房址布局、家庭形态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8.
《江汉考古》2021,(4):25-31,70
周家塝遗址位于湖北省随州市随县均川镇龙泉村四组。2013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遗址进行了发掘,获取了一批西周晚期早段遗存,对完善随枣走廊西周时期文化谱系,以及研究这一时期随枣走廊与中原地区的交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9.
渭水流域早于仰韶文化的考古学遗存的零星发现,或可追溯到1930年代宝鸡斗鸡台的发掘,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在宝鸡北首岭和西乡李家村分别获得了相关的材料,开始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夏鼐、苏秉琦先后意识到这类遗存的年代应早于仰韶文化,给予了高度的重视。1972年,出现了老官台文化的命名,被认为是仰韶文化的先行文化。此后,围绕此问题的讨论,以及华县老官台、秦安大地湾、商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