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阿寅《土司和他的子孙们》是一部以家族历史喻指社会历史的传奇文本。作者运用多重叙事者以及循环叙事等手法,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传奇的可能。但单纯地以传奇故事为支点书写历史,未必能写出历史的温度和质感,那么这些要素就只能作为传奇的支撑和看点,而没有实现叙事主题的功能。  相似文献   
92.
刘秀敏 《沧桑》2009,(5):49-50
晋商作为中国明清三大商帮(晋、徽、湖)之首,是明清时期崛起的一大商业集团,他们经营的行业种类繁多,商业资本雄厚,活动区域广大。而晋商独树一帜,形成规模,是从明初才起步的。快速发展时期在康、雍、乾时代,道光初年票号创设后,把晋商推上全国领先地位。它把优秀做人哲学融于商业经营活动之中,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做人之道,拓展了儒家文化在商业领域中的影响,创造了商号五百年的历史,并为我们留下了有旺盛生命力的晋商文化。  相似文献   
93.
文化相遇的方法论:以17世纪中欧文化相遇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鸣旦  刘贤 《清史研究》2006,2(4):65-86
本文以他者哲学为出发点,结合文化传播学的理论,研究文化相遇历史的方法论。作者首先讨论了曾应用于明末清初中欧文化相遇研究的三种不同框架:一是以传播者(即传教士)及其贡献、影响为主体的传播类框架;二是以文化传播的接受者为研究主体的接受类框架(如"中国中心观");三是创新类框架,指向接受者及其文化的形象是被文化传播者建构出来的这一符号事实;随后提出了第四种互动交流类框架,通过强调传播者、接受者互动过程的双向性,对前三类框架做出进一步的改进。作者认为,研究关注的主要焦点,应是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交换的结果:新的文化产品(一种文本、一个形象,或是社会网络)。历史研究实际上是"关于他者的艺术",通过它历史学家接受自己的身份也是被他者所塑造的。对他时、他地、他文化的文化重构不仅需要历史学家去观察,历史学家自身也要允许被观察。  相似文献   
94.
毛泽东是一位创下惊天动地伟业之人,然而,他在日常生活中,却平凡简单至极,从无特别要求,从不贪求享受,堪称奉献最多、索取最少的楷模。他对衣食住行表现出的俭朴率真、不拘俗套,特别是在戴帽子方面表现出的崇尚自由、不愿受束缚的个性,愈加彰显了他与众不同的气质。这一点,有些  相似文献   
95.
我和“洋特务”李敦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一位美国人,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时期,热情地为中国人民服务,他在中国工作和生活了35年。期间,两次蒙冤入狱,在铁窗中苦苦煎熬了16年多,只享受了19年的自由。获释回到美国之后,由于他在美国和中国都有广泛的社会关系,而且深刻了解两国不同的文化  相似文献   
96.
韩进 《世界》2005,(5):60-64
14岁的安徒生走出欧登塞小城的时候,心中只有一个朦胧的成名梦想。他没有想到,这条成名的道路会是如此艰辛。不过正是因为如此,最终他才意识到这条路带给他的绝对不只是世俗的名声,而是在整个人类中的光荣。2005年,世界各地将轮流迎来纪念安徒生活动的高潮。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他走过的那条荆棘之路,还有他在路上写下的无数童话。中国——他向往却一生未曾涉足的地方,幻想和笔尖的游历描摹,未必确凿,却让那东方夜莺的婉啼萦绕在世界的每个角落。在这块同样浸透着神话与传说的大地上,人们乐于世代传送对他和他的故事的爱与纪念.  相似文献   
97.
曲欣欣 《神州》2012,(3):13-14
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佩兹利纹样,历史悠久,其名称源于工业革命背景下英国的佩兹利市。当时,克什米尔披肩在欧洲大受欢迎,于是欧洲各国出现了许多仿制披肩的工场,佩兹利市正是当时最为有名的克什米尔披肩仿制地,因此,人们对该市仿制的披肩上的纹样统称为佩兹利纹样。后来,“佩兹利”一词统指所有地区生产的克什米尔披肩上的纹样,沿用至今巳成为一种特定的花型流派。关于佩兹利纹样的起源,至今众说纷纭。笔者结合现有资料,通过从时间纵向及空间横向上的梳理、分析与研究,得出佩兹利纹样的起源首先与克什米尔披肩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其原型可追溯至古巴比伦,该纹样是西亚与中亚人民的共同创造。  相似文献   
98.
20世纪80年代以来,女性主义史学呈现出积极发展的态势,一些学者开始把女性主义学理取向融入文本解读与语境重构之中,强调文本间性的张力,通过历史文本开放式解读,丰实当下的文化理解。女性主义史学论域中的维京妇女,是多维度地透视女性主义史学的学理取向与方法论特征的例证。本文通过对域外文献所描述的维京妇女的“双重他者”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女性主义史学对萨迦女性叙事向度以及维京女性塑形的男子气话语解读等的审视,剖析了女性主义史学通过维京妇女史文献解析而展示出的历史视阈和叙事逻辑。  相似文献   
99.
从性别上来说,在男权社会中女性是"他者",她们被看作是男人的附属,男性是主体,而她们是客体。作家方方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众多身心深受伤害的妇女形象,本文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分析,认为她们都是男权文化影响下的无力的悲情"他者"。  相似文献   
100.
“身体”是管窥和解读社会文化现象的重要视角。基于身体地理学,探讨他者身体与城市空间之关系,可为理解边缘群体与城市公共空间融入提供有益视角。文章以长期夜宿于麦当劳餐厅的“麦宿者”为例,探讨其身体实践与城市公共空间之相互作用,以剖析边缘群体对城市公共空间融入的过程机制。研究发现:麦宿者身体特征具有鲜明的他者性,并主要通过物质性和非物质性的身体实践来与饮食空间开展协商,通过在特定时空下的弱化他者性,来实现饮食空间的融入。文章建立了他者身体与城市公共空间相互作用的理论框架,在身体实践方面对身体地理学的相关理论进行了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