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由于古籍中的"它"与"他"可以通假,"它"又是"蛇"的象形和本字(初文),那么,把"青他"理解为"青它"即一种有毒的青蛇也就没有疑问了。因而,《新唐书》胜州榆林郡、麟州新秦郡的土贡"青他鹿角"应理解为"青他、鹿角"(两种药材)才是正确的。又由于"虫"亦为"蛇"的象形,北方俗称蛇为长虫,而关中谓蛇为毒虫,所以灵州的土贡"青虫"(又作"青虫子),与"青他"一样,也是有毒的青蛇。  相似文献   
62.
韩继程 《陕西史志》2001,(4):22-23,27
著作权是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在法定期限内的专有权利,它包括了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及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新编地方志编纂工作开展以来,通过广大编纂工作者的积极努力,一大批新编省、市(地)、县志已陆续出版,于是随之而来的其著作权纠纷也有所发生。本文拟从新编地方志的特殊性出发,就其著作权问题谈一点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63.
和亚 《神州》2012,(2):43-43
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于20世纪初传入我国,经过多年在我国的发展与实践应用,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它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学前教育观念,为我国的学前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并且推动了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64.
《风景名胜》2013,(7):76-80
NO.1水上高尔夫既潮流又环保推荐地:长滩岛、马尔代夫挥杆,击球,球在空中划出一段优美的弧线后,远远落在一波万顷的水中并漂浮在水面,水上高尔夫作为一项全新独特的时尚娱乐项目,让高尔夫变得更加时尚而不奢侈。水上高尔夫利用人们回归自然,亲水嬉水的天性,并将  相似文献   
65.
66.
为金痴狂     
耿朔  荷风  王宁 《中华遗产》2010,(8):36-57
古语有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中国人对黄金的热爱,却不单单是一个“利”字能解释清楚。在能工巧匠的手中,它们幻化成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我们可以从中窥见古代中国社会风尚的变迁,和国人对黄金用途的探索。  相似文献   
67.
近日,泰国政治乱局愈演愈烈,一些示威者喊出“不买西那瓦家族一件商品”的口号,力图在商业领域对现任总理英拉,以及站在英拉身后的前总理他信来个釜底抽薪。  相似文献   
68.
在成熟的藏传佛教善逝八塔建筑体系中,塔座部分设四层阶级、各面当中凸出并设阶梯的类型被称为"天降塔",阶梯被比拟为纪念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后降下阎浮提时所踏的三道宝阶。"天降塔"并非根据印度的某座塔所仿建,而是塔所体现的象征体系的重构。藏传佛教后弘期早期西藏西部流行四面具阶梯的塔,照此标准被认定为天降塔。在当时,这种塔与忉利天降下的佛传情节显然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因此现阶段把它们视作"具阶梯塔"更为确切。方形塔基的具阶梯塔最早见于犍陀罗,随着犍陀罗佛教文化的传播,也见于阗、龟兹、梵衍那和迦湿弥罗等地。西藏西部的地理位置与上述地方邻近,文化交流的结果之一就是涌现出具阶梯塔,这可以解释为何同时期在卫藏以及受藏传佛教强烈影响的西夏等地区很少看到这种塔的影子。根据文献可知,具阶梯塔的阶梯象征四圣谛或四不护,是塔的重要构件。天降塔最初形成之时,其建筑形制借鉴了包括西藏西部在内的内陆亚洲流行的具阶梯塔,而为了强化它与忉利天降下故事的呼应关系,阶梯改用并列的三道,这也可以看作具阶梯塔与真正意义上的天降塔的一个分水岭。  相似文献   
69.
"‘他文化’遗存"中的"他文化"是立足本位从文明、宗教、种族(民族)和国家角度来说的。人类历史的风云变化中留下了许多"‘他文化’遗存",但很长时间内对"他文化""尊重"的原则没有建立起来,只是到"二战"后,在世界遗产运动中,在"人类共同遗产"的理念下各国普遍将"‘他文化’遗存"予以认同,使之遗产化。总体来看,"人类共同遗产"的理念、历史间离效应和家园感是影响对"‘他文化’遗存"认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0.
袁炜  曹源 《中国钱币》2014,(2):28-30,36
正近日有幸拜读刘春声先生编写的《中国钱币大词典·厌胜钱编》一书,对书中小巧精美的两汉时期厌胜钱颇感兴趣。仔细品味,发现两汉时期厌胜钱中不少构型在有关东汉三国陪葬明器摇钱树的文章中曾经见过。将两者对比分析,才发现在两汉时,士人佩戴把玩的小小厌胜钱与流行于四川盆地的陪葬明器摇钱树部分构型颇为相似,笔者遂对其相似性做一点分析,其中包含有对"五利后"铭文钱的一点浅见。据现今考古学证实,摇钱树是东汉到三国时期,中国西南、西北地区流行的一种陪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