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肖磊 《炎黄春秋》2011,(4):67-68
由于195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的折腾(刮"五风"也是由此引发),造成了连续三年多的严重饥荒,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无可估量的损失。在山东,这场饥荒在"大跃进"的1958年冬即暴露出来,1959年春全面爆发。当时全省许多地区已是满目荒凉,路有饿殍,非正常死亡开始蔓延。  相似文献   
52.
瞿宛林 《炎黄春秋》2011,(12):63-66
1959年国庆十周年之际,国家主席刘少奇签署特赦令,特赦一批日伪和国民党政府时期的战争罪犯。1959年12月4日,第一批战犯获得释放。这一天,北京市民政局根据市委和公安部的指示要求,对第一批特赦的战犯溥仪等11人,由局办公室主任王旭东接出,分别住在北京城内的远东饭店、崇内旅馆、崇外旅馆、虎坊旅馆。首批被特赦的战犯除大名鼎鼎的溥仪之外,主要是一些前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包括杜聿明、王耀武、曾扩情、郑庭笈、宋希濂、杨伯涛、陈长  相似文献   
53.
邓力群 《百年潮》2011,(12):8-12
《工业七十条》起草任务的提出 1961年7月中旬,我们到了北戴河,康生等人也来了。本想在这里继续做《刘少奇选集》的工作,但来了新的任务,就是准备“七千人大会”的文件。《工业七十条》是三个主要文件之一。另外两个文件是少奇同志的报告和《人民公社六十条》。当时还没有确定七千人的规模,只是讲开中央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54.
李静萍 《沧桑》2013,(6):212-214
人民公社化以后,在所有制关系过渡上,一些地方先后于庐山会议之后、“文化大革命”初期和普及大寨县运动中出现了三次影响较大的过渡潮。这三次过渡潮的出现,究其原因,一方面囿于中央领导人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的错误认识,另一方面又是和政治运动相伴而发生的,与历次政治运动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55.
1959年我32岁,在浙江省中共金华地委农工部秘书科任职,做的虽然是机关工作,但也经常下乡。因此,对金华农村人民公社“一大二公”、“大兵团作战”所带来的祸害,见到的不少,听到的则更多。每当夜深人静之际。那“三面红旗”运动的景象,一幕幕映现在眼前,农民对人民公社的怨言,余音在耳。我对人民公社“一大二公”发生了疑虑:这样下去能把生产搞好吗?  相似文献   
56.
1958年8月9日,毛泽东主席在山东视察时说:“还是办人民公社好,它的好处是,可以把工、农、商、学、兵合在一起,便于领导。”兴办“人民公社”的消息传来后,贵阳市乌当区急于求成,将洛湾、前进(乌当)、云锦、北衙、新庄5个高级农业社合并,于8月23日成立东风人民公社。《贵阳日报》8月24日一版报道:飞跃的发展,伟大的变革,我市第一个人民公社成立,  相似文献   
57.
目标·手段·自主需要--人民公社制度兴衰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回顾、反思人民公社制度兴衰的原因,会发现其兴衰嬗变与党的目标认识、制度设定和管理手段不无关联,理想目标、行政手段以及受压抑的自主需求诉求权利的交互作用对公社制度起了解构作用.鉴此,深化农村政治制度建设应从现实社会条件出发,循序渐进推进目标并慎用行政手段,充分尊重自主需要.  相似文献   
58.
大跃进奇闻拾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社食堂要吃猴头、燕窝、海味 “大跃进”中,中央一些领导干部到基层宣传、描绘共产主义人民公社的美好前景,以鼓励人民的奋斗热情。当时国务院一位副总理在河南省遂平县讲得最为具体,不妨抄录下来。他说公社的好处在哪里?  相似文献   
59.
1965年9月4日,一批新中国培养的外交官奉命参加了当时以“四清”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南下的专列载着外交部205名年轻的外交官来到了湖南省浏阳县大瑶人民公社。大瑶人民公社又将这205名外交官安排到全社28个大队116个生产队。前驻索马里大使张越当时任大瑶工作队总队长,雷阳、石宁任副总队长。这些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外交官在贫下中农家中生活了8个多月……  相似文献   
60.
炎黄春秋2004年第4期一、农民是这样“自愿”入社的1954年的上半年,我在河北省唐县中学读初三。在课堂上政治课里讲到了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诸如便于推广应用新技术、便于使用农业机械、可以进行较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等等。我听着课,觉得很在理。同时,脑子里想起了我们村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